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学语文考试现神题:先别把"神考题"一脚踩死(图)

2018年01月23日 10:50   来源:南方网   雷钟哲

  近日,南京市江宁区一所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测试卷,第一题便出现一道“神题”。命题老师列出凤姐、如花、芙蓉姐姐、八班语文老师四个人的照片,让学生从中选出“谁最美”。

  不出所料,坊间在这道选题面前不淡定了。有学生家长质疑说,考试题目一般都是命题者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某个知识、具备某些能力,但这个考试“除了搞笑”,似乎看不出有什么考察目的和价值。江宁区教育局负责人亦认为,上述试题与课堂具体要求、相关单元教学内容,不太相符。该校蔡姓校长则说,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有他的“创新性”,“可以理解”。

  没错,按照我们守规守矩、不越雷池一步的传统思维,这道题出得有些离谱,可谓是一道“神题”。但在我看来,它未必没有存在的价值,没必要对其发力过猛,以致让难得的创新火苗顿时熄灭。

  理由何在?其一,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有了理性思维,他们能在“漂亮”的认知上继续延伸,走向较高的审美层级。而审美是带有哲学思考的复杂命题,它有“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综合评判,超越了脸谱化的单向考量。这个时候,让孩子开始思考“谁最美”,继而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够帮助他们建塑正确的审美观。

  其二,每个学生,尽管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测验,但考试总会给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压力,让他们产生紧张情绪。虽然老师会进行疏导,但紧张依然是考试的影子。这道试题,想必没有标准答案,选谁都会得到10分。而且一上来,就能让紧张氛围得以稀释,纾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其三,我们总是质疑现在的教学,“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几乎成了教育的一根芒刺,什么时候触碰,什么时候就有无以描述的痛感。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老师有适当的突破,从形式到内容,从课内到课外,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养成发散式思维的习惯。这套测试卷中除了上述“谁最美”考题外,还有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再说,又不是正式的考卷,只是平常的单元练习,多些包容又有何妨?

  如果非要做个比较,它比黄花岗起义第一枪是谁开的,第二枪是谁开的,第三枪是谁开的那道历史考题好多了。四选一中标准答案都是黄兴,因为书上说了,黄兴“砰砰砰”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我们应该多些活跃思维的考题,少些死记硬背的程式。大师,没准就诞生在苹果为什么从树上坠落的思考之中。

  据说这名命题教师,在大学期间就很优秀,也是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赢得江宁区的教师编制;平时工作踏实认真,对学生很负责任。“孩子喜欢他,家长信任他,是非常用心的小伙子。”这么优秀老师的尝试,不更应该宽以待之吗?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别太把奇葩考试当回事    2018年01月18日
  • ·“咆哮体”考试通知缘何走红?    2017年11月24日
  • ·考试太难还是考生太差?    2017年10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