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睡饱”,不能仅靠“标准”

2018年01月18日 12:13   来源:红网   杜建锋

  近期,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其中再次明确“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1月16日东南网)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之所以对学生的睡眠时间作出规定,意图非常明显,即希望家校能够提供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应当说,标准用心良苦,要求也很明确,然而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却是另外一个场景,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是普遍现象。

  应当说,政策的暖意无法融化现实的坚冰。教育部出台文件,可以对学生的睡眠时间做出相应规定,甚至还可以将学生睡眠时间列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之一。标准可以管住学校,却管不住家庭和社会。

  看看学生睡眠不足的社会背景吧。当下,家长们普遍存在着教育焦虑,小升初号称“小高考”,即使学校上课作息时间完全达标,哪个家长敢让自己孩子“酣睡”,左一个奥数班,右一个作文班,前一个英语班,后一个兴趣班,班班都需要时间;到了初高中,就更不敢大意,竞争那么激烈,拼时间当然是首要选择。

  与此同时,很多学生没有好习惯,没有效率意识。一些学校规定,晚10点之后就可以不做作业,但仍有一些学生磨磨蹭蹭,大把大把地浪费时间,玩手机、玩游戏,心有万事,唯独没有效率意识,结果只能是睡眠不足。

  社会上竞争激烈,家长们深有体会,于是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施加了巨大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其中,固然有社会氛围的因素,但何尝不是错误的教育观念使然?过分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习惯的养成与人格的培养;一味地强调拼时间,担心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学习是个马拉松,过早起跑、猛跑,往往后程乏力;打着兴趣的旗号,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却不知道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

  总之,学生要“睡饱”,标准当不了学生“睡饱”的“绣花枕”,提供枕头的还应该有社会、家长、学生的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