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花式喊学生早起体现育人“好姿势”

2017年10月24日 12:21   来源:东方网   张翼

  每周一、三、五的早上6:30-7:10到操场领取“阳光早餐卡”,晨跑800米或者晨读二十分钟后,再用手中的“早餐卡”即可兑换价值3元的食堂早餐券。近日,郑州大学推出的“早餐工程”活动每天都吸引了上千名学生自发早起,参与其中(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

  为了让大学生早期,不少大学确实煞费苦心,有采取免费或优惠供应早餐的,有“起床协会”组织异性同学“叫起床”的,也有把早餐停供时间卡住的,各种花式叫醒让人一次次生发“别人家的大学”之感慨。面对已经是成年人群体的大学生,是否、能否早起,有没有晨跑或晨读的习惯,不太好采取类似中学那样的强制组织形式,但是可以用一点“小恩惠”、“小情调”来予以强调和提示,就显得适度而有温度,以此系统打理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人格修养的创新方案,也蔚为大观。

  就像参与“早餐工程”的大学生所说的,有的最开始可能是凑热闹,但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还有的是以此作为激励自己起床的由头和“抓手”,让每天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自己身上。由此,很多大学生会更懂得校方的一番苦心孤诣,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形式更重要的,是在高等学府里,有那么多年轻人能够迎着晨曦出现在操场上,展现生命的律动,开启新的一天。而为了早起,熬夜打游戏等情形发生的可能会少一些,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也会被倒逼出来,尤其是像宿舍集体打卡还可以多得一块钱,大概很少会出现有在网吧刚“通宵”结束,进校门正好赶上领“阳光早餐卡”的。

  大学“花式”喊学生起床,体现的是高等教育提供者的一种可贵的责任践履,但是否如部分网友所假想的那样,折射了现在大学生睡懒觉比例比较高?或者主动早起自觉求知的意愿不够、对功利的“购买式”成长激励更适应呢?在没有充足的统计调查依据之前,这种臆测还是要保持足够谨慎。无论是从身体健康还是日常教学需要出发,早起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学校想方设法喊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学生起床,意义在于更顺畅地实现高中阶段和大学生活的作息规律和求知劲头延续,其形式意义和象征意味显然要大于具体针对性,也未必就是基于日上三竿还有大批学生在睡懒觉而起。

  况且,对于校方而言,如果仅仅从学生上课迟到、打瞌睡,考试挂科、延期毕业等消极层面予以节点管控,总还是显得有些滞后和生硬了,提前多做一点鼓励引导的正面工作,对新新一代大学生来说,可能效果会更好,也被事实证明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唯一需要郑重考量的,反倒是有关早餐优惠或免费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如果归根结底是所有学生的“羊毛”,那么,在惠及起得早的学生时,也有必要把招呼打清楚,账目交代清楚,而且这种让利行为绝不能影响学生伙食的供应品质。毕竟,除了保持良好作息之外,饮食健康自然也是很重要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从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谈起    2017年10月11日
  • ·锤砸手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2017年10月10日
  • ·雷鼎鸣:两种学生,两条道路    2017年09月18日
  • ·激发兴趣,物理才不会“冷”    2017年09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