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大数据看中国新气派(图)

2017年10月09日 10:35   来源:东方网   斯涵涵

  金秋国庆,又逢中秋。2017年“十一”黄金周“双节喜相逢”,打造出长达8天的“超级假日”。国家旅游局预计,8天长假国内旅游人数将达7.1亿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5900亿元,增长12.2%。黄金周也引发出境游高峰。(10月8日北京晨报)

  国内旅游人数将达7.1亿人次、很多热门景点人头攒动。有媒体曾经打比喻说,比整个欧盟还要多的人在各地晃荡(旅游),令人惊叹的数据背后是了不起的进步。

  中国“超级假日”引发世界关注。从日本、英国商场挂出的“迎中秋庆国庆”横幅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的特色产品和优惠措施,国庆假期成了“全球黄金周”,出境游客预计超600万人次,伴随中国游客“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支付在全世界“攻城略地”,接受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境外机场、免税店和商铺与去年相比大幅增加,学说中国话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中国“假日经济”的巨大利益以及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已经随着国人的进步辐射到更广更远的地方。

  旅游二字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含义丰富。“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中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简而言之,现代旅游是人们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上的精神生活方式。不难想象,一个贫困、落后、混乱的社会,人们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情去追求这种较高层次享受的,而在中国,不同群体人群已然呈现出重品质求差异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利用长假去看一看世界已经成为中国旅行者心中的情怀和潮流。因此,步步高涨的旅游大数据折射出现代中国人的经济能力、精神需求,也是国强民富、国泰民安的最佳诠释。

  旅游数据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像仪。这个超长黄金周各大景点不变的依然是人山人海,例如西湖断桥边游客众多,网络信号都被“挤”断了……但却鲜少负面新闻发生。游客们多而不乱,大家变得越来越文明宽容,少了吵嚷争执多了礼貌谦让,少了吐槽抱怨多了理性成熟,中国游客文明友善的国际形象正在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旅游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剖面。这个超长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5900亿元,增长12.2%。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比重日益加大,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而旅游大数据背后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民生各方面的强有力支撑。除此之外,国家形象、民族地位及文化自信等“软实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我们要在此良好基础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诚信宣传,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欺客宰客、坐地涨价、不文明旅游等行为,每个中国游客都投身于文明旅游的潮流中去,各方共同努力,讲好中国的旅游故事,促进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