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外流:按暂停键也给定心丸

2017年08月29日 08:28   来源:中国网   张敬伟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有所节制,尤其避免钱流海外债留中国。

  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明了鼓励开展的境外投资的领域,同时,也明确提出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境外投资。

  不是不支持中国资本的海外投资,而是引导其规范并购和理性投资,《意见》所涉的境外投资领域,近年来中国各路资本追逐的热点,

  稍有名头的中资企业,如果不到海外并购,似乎已经严重落伍。客观言,对于中资海外并购,尤其是设计《意见》中的那些行业和产业,政策面最初是乐观其成的立场,市场面和民意层也为这些中资企业的海外拓展鼓与呼。毕竟,中国资本的全球行拓展,象征着国力的强大,尤其是中资对一些海外软实力产业的并购和控股,也让国人感受到中国软实力的提振。

  然而,全球化的叙事并不那么浪漫,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也并不那么充满纯粹的爱国情愫。一方面,全球化依然是主权国家利益区隔的全球化。汇率战、贸易壁垒依然横行其道,尤其是全球第一大国美国坚持逆全球化新政。另一方面,从既往中国资本的全球化并购看,西方世界对华资的审核充满意识形态色彩。尤其对于中国资本对美欧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并购,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排斥中国资本。新兴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也充满忌惮。所以,全球化下的中国资本高歌猛进的领域,都是外国政府鼓励的行业和产业,但是对于本国的核心战略领域引入中资是排斥的。《意见》所涉投资领域,有利于投资目的国而无益于中国。

  日本上个世纪8、90年代的投资教训足堪为中资企业镜鉴。那个时候,日本资本在全球尤其美国发起资本并购狂潮,其时美国都担心日本会买下整个美国。然而,时过境迁,日本资本替美国文化、房地产等产业度过了资本难关,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就是那时起,日本经济陷入持久的低迷之中,直到现在日本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活力。

  前车之鉴,中国资本的全球化深耕,不可钱流国外债留中国,而是应该实现双赢。后危机时代的阴霾似乎飘走,新经济周期的曙光初现,但是在这样的市场拐点期,美国对全球资本形成了政策主导下的虹吸效应。但是对于美国资本的全球化,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是消极的,甚至不惜以税收惩罚以便让美国跨国企业留在美国市场。

  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加息缩表带来的市场冲击,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主要是资本外流。在美联储谨慎的几次加息中,中国资本外流加速,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引发了汇市和股市的动荡。中国费了很大劲才维持了现在的汇率企稳,但是如果放任中资企业潮涌般出走,将会导致资本泡沫,掏空中国,滋生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狂热投资海外的一众企业,他们流出海外的资本并非自己的钱,大多是银行贷款,有些企业的负债率极高。在此情势下,这些中资的外流,对金融系统造成了伤筋动骨的风险,二期还会带来市场的寒蝉效应。不说别的,香港富商李嘉诚卖掉内地投资的地产项目,套现之后投向英国等欧洲国家,就在楼市引发了恐慌。而且,也在中资企业中带来了恶劣示范,促使各路资本加大出走中国的速度。

  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也需要资本市场和楼市的企稳,这是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任性资本不顾一切地外流,甚至夹带着自己的私利,自然不能轻忽,必须叫停。何况,今年以来,国家收紧了个人赴海外投资购房的购汇限制,境外刷卡1000元都要商报,又如何放任资本大佬毫无顾忌地海外投资--或者说向外大规模转移资产。

  给任性资本外流按下暂停键,让资本有序进出,形成进出平衡的环路,不仅中国如此,大多数国家也都是这样。

  当然,抑制资本非理性外流的任性,也要给资本国内创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空间。譬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其提供更好的投融资环境等。更要者,通过法制规范和常态监管,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财产,尤其要让资本大鳄相信,钱留中国更安全更放心。

  资本外流,既要按下暂停键,又要给其定心丸。

  (张敬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