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来路不正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野蛮人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12月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公开讲话中脱稿怒批“野蛮收购”,首次对近期资本市场各种不正常举牌、杠杆收购等提出警告和批评,引发舆论关注。
站在历史的高度,刘士余主席的激烈言辞着实让人警醒。太多事实说明,经济危机的源头几乎每次都有金融泡沫的影子,金融泡沫的积聚几乎都离不开任性资本的推波助澜。上世纪80年代,由于利率市场化以及政府对金融管制的放松,美国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盲目追捧杠杆收购的资本游戏,最终催生了垃圾债券的疯狂泡沫和储贷机构大规模破产;2008年,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而后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起因亦是金融市场的投机泡沫,最终全球经济都受到重创。资本任性下的金融风险往往就是这样,可以由个别、局部迅速扩散到系统、整体,引发连锁反应。
由此观之,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种种行为,足当引起警惕。正如有舆论所分析的,如今“不差钱”的保险系资金在二级市场任性举牌A股上市公司根本停不下来,期间还伴随着多家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快进快出”。资本的野蛮介入不仅引发股价的剧烈波动,搅得市场波澜频起,更对一些上市实体企业的治理构成影响。而对此,从监管部门到广大投资者,似乎都显得无能为力。任这种恶意收购疯狂下去,一旦市场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市场上的诸多忧虑情绪,监管部门应该痛下决心,拿出过硬举措,把资本的手脚束缚在制度的铁笼之中。这既是国际金融监管的惯例,也是着眼现实的必要之举。就目前来说,用风险自担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制度设计约束资本的冲动性,加强对杠杆收购资金来源的审查,弥补监管漏洞,改革监管体制,加快形成职权清晰、分工合理、标准统一的跨行业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刘士余主席的怒批应当作为一个开始,并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行动。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