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反思乐视资金链危机 企业发展应警惕资本困局

2016年11月17日 09: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日前,乐视CEO贾跃亭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布内部信,反思乐视近期遭遇的供应链质疑,称乐视此前的战线过长,导致资金面临极大挑战,将告别现有的“烧钱扩张”模式……这封信将乐视这家互联网企业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围绕其资金链条危机引发的讨论此起彼伏。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烧钱”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近年来,无论是网约车行业、外卖订餐行业,还是再往前的网上团购,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烧钱”大戏不断上演,以图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其实,如果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路径,没有与之匹配的防风险机制,“烧钱”越多往往只会风险越大,从怒放到凋零或许就在刹那间。

  作为国内首家在A股上市的视频网站,乐视的业务早已超越了影视业务范畴,其“触角”延伸至手机、电视、体育、汽车、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其中不少是重资产行业,生产成本高,盈利周期长,需要持续“输血”。如果能够把握好分寸,多元发展固然有益,但一味贪大求全,就会造成主营业务不突出,辅营板块造血功能不足,战线过长内耗太大,过于依赖外部筹资,就会加剧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发展必须管理好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在做大做优主营业务的同时,谨慎发展新兴业务,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不可否认,确实有不少企业受惠于资本的力量,把企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引入巧妙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应该看到,国内外因“烧钱”模式致死的企业屡见不鲜。互联网和资本的结合往往遵循“长尾效应”原则,以发展用户规模为核心,用户一旦达到一定数量,就需要通过用户价值的变现,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容易被资本捆绑,被束缚住手脚,从而迷失发展方向。

  冒险精神是成功企业的可贵品质,但成功企业更须具备控制风险的能力。乐视近期遭遇资金链质疑,对广大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反思自身发展模式的契机。广大企业应摒弃非理性过度扩张的理念,警惕有可能产生的资本泡沫与困局,在讲好企业故事的同时,更要从挖潜用户需求、革新商业模式、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努力,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存举)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