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多点“耐心资本”

2016年08月29日 08:37   来源:人民日报   张天培

  上世纪80年代,推销大师汤姆·霍普金斯有一场让人震撼的演讲。

  在演讲台上,悬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台下请上来的年轻人,用大铁锤使劲敲击,铁球都纹丝不动。霍普金斯却拿出一个重量不足50克的小锤,每4秒一次,敲击了一个多小时,铁球终于动了起来,越荡越高。而全场3000多个听众,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不足300人,听到了这场只有一句话的演讲:

  “你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耐心”二字,确实难能可贵。不独是在个人的成功之路上,社会建设中同样如此。相比急功近利的投入、焦虑浮躁的行动,以耐心涵养水源,或许能得到更扎实、更长效的回报,比如扶贫,比如公益。

  有人曾提出“耐心资本”的概念——不以短期效果和回报为目标,而是期待对社会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改良他人的生存状况。不急于求成、不过分关注眼前,这样的耐心资本,让人想起跑马拉松,科学地分配体力、持续而稳定地努力,比一口气冲刺却无后劲儿,更能出效果。

  耐心资本,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首创“置义田”。他在家乡附近购置了千亩田地,用来救助家族中的“困难户”。田地能种粮,不是“一锤子买卖”,可谓“土生金,无尽藏”。换个角度看,这样的赈之以田、助之以地,也是投入的耐心资本:看起来虽然不多,却是一种可持续产出的资源,反而能取用不竭。

  更重要的是,付出耐心资本,收获的可能是“社会资本”——无形的社会资源,包括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支持等等。耐心的、持续的投入,带来尊重和信任,提升了能力,聚合起人心,最终改变风气、形塑价值,激活社会的内生动力。无论是政府主导的脱贫攻坚,还是社会助力的公益慈善,耐心资本,一定会有更深层的产出潜力。

  不过,正如那位推销大师所说,成功需要有耐心去等待。现实中,不少时候我们缺乏耐心。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停留在发钱、发物的水平,今天脱贫了,明天又返贫;一些组织为了博取眼球,做公益变成了作秀,大堆的人民币、奢侈品,堆不出真正的爱心。在这样一个快时代、躁时代,在这样一个讲求影响力、回报率的时代,耐心资本更显难能可贵。

  无论是扶贫、养老,还是赈灾、救难,都需要长期关注、持续投入。每一次的效果或许没那么显著,但说到底,是放眼长远,追求“总体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滴水穿石,付出的又何尝不是耐心资本?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世间很多的事情需要厚积薄发、耐心等待、久久为功。恰如愚公移山,纵然没有感动神仙来移走两座大山,按照愚公的路线图,一铲接着一铲挖、一代接着一代干,也总会有“开门不见山”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