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本化应重视风控

2016年04月26日 09:15   来源:环球时报   郭晓鸣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两方面的重大挑战:一是经济开放性增强带来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全面加剧;二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出带来的“谁来种田”矛盾日趋尖锐。

  要应对挑战,增强中国农业竞争力,必须要通过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在此背景下,推进农业资本化就必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重要战略选择。从本质上看,农业资本化是新的发展要素持续进入农业和全面提升农业水平的过程,是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重构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

  当前,我国农业资本化进程有一些争议,其主要集中在关于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的风险问题。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是外部资本进入农业的主要方式,工商资本在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弥补农业内部自积累能力有限的不足。

  但是,工商资本无限制、大规模进入农业也存在一定风险,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短期化行为引发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以及侵占农民利益甚至挤出农民使其沦为失地流民的矛盾。因此,推进农业资本化既不能简单排斥,实行“去工商资本化”;也不能不加限制,单纯以资本替代农民。

  工商企业拥有更强的资源整合、市场拓展等能力;而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家庭协作和精耕细作优势,有效降低监督和组织成本。而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激励工商企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相容的新型合作关系是农业资本的关键。推进农业资本化既要发挥工商资本的积极作用,又要对其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是农业发展要素资本化。在积极和有选择地引入外部资本的同时,更加重视开发农村内生资源的资本潜能,尤其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增强农村土地的生产和财产功能,激活其资本潜能,使农民拥有资本权利,能够通过抵押、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获得资本收益,形成农业资本化的内生支持力。

  二是农业经营方式资本化。面对当前形势,需要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性制度支撑。一方面,要在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基础上,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更稳定和更具规模理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健全培育体系、建立资格制度和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力度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最终形成多元主体互补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机制。

  三是农业社会分工资本化。当前分散的小农经济正面临效率低和竞争力弱的双重挑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由此必然带来农业领域分工的细化和生产的专业化,促使农业生产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除了专业化的农业机械和病虫防疫等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引导现代金融和保险服务进入农业。服务农业,解决生产者面临的资金和风险问题,这也是农业资本化的重要内容。(作者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