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反腐脱口秀”折射宣传意识进步

2017年08月10日 07:30   来源:红网   沈道远

  7月—9月是广东的“纪律教育月”。7日,广东省纪委宣传部、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制作的反腐题材脱口秀短视频节目《武松来了》第二季开播,继续以案说纪。(8月8日《南方日报》)

  警示教育并不少见,但往往都因为说教痕迹过重,饱受民众诟病。广东省推出的反腐题材脱口秀短视频节目《武松来了》,则一改以往警示教育的“说教腔”,自推出之后便受到了民众热捧。可以说,如何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反腐故事,传递反腐“正能量”,《武松来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

  据媒体报道,《武松来了》首集播出,各大媒体平台纷纷转发推送,不少网友也积极帮忙宣传,网络点击量超过千万次。《武松来了》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表面上看是得益于“脱口秀+反腐+短视频”的有机融合,创新了宣传方式,契合了民众需求,可实际上最根本的因素是,官方宣传意识的转变和进步。

  反腐历来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可是以前官方对此类信息,通常采用的都是“冷处理”,一是害怕民众窥见官员的阴暗面,二是担心加剧社会“仇官情绪”。过去资讯不发达,这样的方式还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可在自媒体时代,仍然沿用传统的宣传思维,显然就跟不上时代了。现在的网民,完全有能力挖掘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可以从一次又一次的“网络反腐”事件中,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广东省推出的《武松来了》,折射着宣传意识的进步。首先,节目内容不避讳反腐敏感话题和民众关心的热点,打破了“正面报道即报道正面”的宣传思想误区;其次,脱口秀的形式清新自然,在戏谑之中蕴含深刻;最后,短视频符合网络传播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网民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宣传。

  其实,这些年官方一直都在尝试着改变传统的宣传思维,并且从实践来看,有不少的成功案例。无论是去年电影《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还是今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成为爆款,抑或是如今电影《战狼2》成为现象级影片,都在于主动放弃了传统的宣传叙事,淡化了说教,而是将道理和情怀,暗藏在通俗易懂的故事之中,寓教于乐。它们的成功,都从侧面说明,只有官方宣传意识进步了,才能让宣传更接地气,更得民心,也更能起到正面宣传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交规宣传不能只讲形式创新    2017年07月21日
  • ·扶贫宣传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2017年06月06日
  • ·如何推进理论宣传“触网”?    2016年12月06日
  • ·亲历者,才是最好的宣传者    2016年11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