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扶贫宣传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2017年06月06日 07:01   来源:红网   沈道远

  有记者采访贫困户时这样问道:“您对某某扶贫计划怎么看啊?”老乡一脸茫然,摆摆手说不知道。采访不顺利不说,政策效果怎么样也不得而知。由此联想到,在基层一线,如果用老百姓听不懂的术语、看不懂的文件来指导脱贫实践,显然不在一个频道上,也就难以同声共气。(6月5日《人民日报》)

  扶贫是否精准,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即:扶贫政策是否做到了精准宣传。所谓精准宣传,至少包含三层内涵:宣传对象要精准、宣传内容要精准、宣传形式要精准。但在实际操作工作过程中,有的地方在宣讲扶贫政策时沿用“老一套”,只求完成“规定动作”, 结果扶贫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一些贫困户对扶贫政策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的现象。

  “供给侧改革”是时下的一个热词,虽然这是经济领域的概念,但是笔者认为,在开展扶贫宣传工作上,也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扶贫宣传的供给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切实让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了然于心,入心入脑。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扶贫宣传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做到三个精准。

  首先,精准摸清宣传对象。部分地方在宣传扶贫政策时,并没有摸清楚宣传的潜在对象,只是简单地贴一贴通知,发一发宣传单,或者以摆摊设点的方式开展现场咨询。虽然说这样的宣传,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可是,由于宣传缺乏针对性,成效堪忧。因此,在扶贫宣传之前,负责宣传的扶贫干部,首先应该要对区域内的扶贫群众进行精准摸底,只有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宣传的“效度”。

  其次,精准对接政策需求。贫困户的知识水平不一样,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也不同,适用的贫困政策也有差异,因此,宣传不能搞“大水漫灌”,而应该分类施策,力求精准。在做好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要充分了解贫困群众的所需所盼,进而在选择贫困宣讲主题、策划宣讲活动时,做到“贫困群众需要什么,就努力讲什么”,实行“点菜式”政策宣讲。因为,一旦扶贫政策宣讲的内容和贫困群众的潜在需求是“错位”的,那么群众在听宣讲时,就缺乏热情和耐心,更糟糕的是,这样的“错位”宣传,往往是无效和徒劳的。

  最后,精准创新宣传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扶贫政策的宣传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贫困户通常文化程度不够,为了生活疲于奔波,针对这样一群人,扶贫宣传的载体必须“接地气”。一方面,扶贫政策的宣传资料不能专业术语满篇飞,而应该做到通俗易懂,可以通过图表漫画等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既省时又高效。另一方面,也可以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以讲促学。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如何推进理论宣传“触网”?    2016年12月06日
  • ·亲历者,才是最好的宣传者    2016年11月01日
  • ·根治人车抢行宣传应该跟上    2016年06月0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