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要同步跟上

2017年08月09日 07:20   来源:红网   磊磊

  8月8日,我国迎来第九个全民健身日。各地许多体育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并提供优惠的健身指导服务。“全民健身日”已成为一个标杆,更是一股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劲力量。

  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一系列计划、纲要的相继出台,到各类群众体育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全民健身已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热门话题。公园里、广场上,或跑步,或舞蹈,健身的意识,正成为一种行为自觉。健康中国的宏大叙事,正以润物无声的姿态化为现实。

  从今往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全民健身必将更加凸显“全”字的分量。一方面是人人都能够把健身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健身要与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与前些年相比,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大幅上扬。城市打造的一场场马拉松盛宴,以及跳进全运会的广场舞,这些群众参与度极高的体育项目都是有力证明。各种健身活动,既迎合了不同群体的休闲需求,也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健身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也就意味着相应的公共服务需要同步跟上。从河南洛阳王城公园广场舞大妈抢占篮球场事件,到山东临沂的“暴走”队伍在机动车道上被撞风波,都可以窥见一个铁的事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条件有限遭遇旺盛刚需,发生类似争抢运动场地的矛盾自然在所难免。单纯谈论素质与文明,强调理解和包容,无疑只是扬汤止沸的权宜之策。

  各地需以便民惠民为主轴,构筑起全民健身遍布城乡的大格局,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计地补齐健身场地不足的短板。如广东新建社区体育公园367个,在全省范围内已逐步与绿道、健身步道及城市慢行系统连接,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低碳立体全民健身场地网络。另外,其“一地多用”的模式,也为健身场地的供应提供了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样板,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城市建设中谋篇布局,提高现有场所使用效率,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需求,是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我们走向现代治理、迈向体育强国的题中之义。

  从个体参与到形成风尚,中间隔着施展手脚的健身场地。无论是呼之欲出的银发健身潮,还是已经激活的健康意识,都需要一处可供安放的物理空间。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我们要让全民健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从个人层面上来看,我们要让体育与快乐同行,运动与生命同在。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让全民健身“各得其所”    2017年06月07日
  • ·下好全民健身这盘棋    2017年01月06日
  • ·服务全民健身大有可为    2016年12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