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整治任性停牌需放狠招

2017年08月01日 07:25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安 宁

  “一言不合就停牌”未来恐怕没那么容易了。近日,针对上市公司任性停牌现象,证监会明确表示,将强化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停复牌的一线监管,在保障停复牌功能顺畅发挥的同时,引导上市公司审慎行使停牌权利,维护市场交易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笔者认为,对于上市公司的任性停牌行为必须要从监管发力,不仅要加强一线监管,完善制度,而且,对于某些滥用停牌、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还应引入有效的惩罚机制。

  股票停复牌本是上市公司的基本权利,具有保证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防控内幕交易、防止股价异常波动等功能。

  然而,有些公司却用停牌来“自我调节”股价,股价一跌就以“重要事项未公告”“筹划重大事项”等理由停牌,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还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因股价逼近股权质押清仓线,又无力及时补充抵押物,干脆一停了之,蛰伏以待市场回暖;还有的公司大股东面对市场并购,束手无策,应对无方,索性“关门谢客”。这不仅破坏了股票交易的连续性与流动性,也损害投资者利益。

  对此,监管层也设置了多条规则加以改进,2016年,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指引,证监会也修改了《关于加强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股票异常交易监管的暂行规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旨在解决停复牌中的“随意停、笼统说、停时长”问题。

  虽然说当前A股最新的停牌率已不到8%,较改革前长期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有所降低。但是,任性停牌这一老问题仍然频频出现。

  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A股市场共有259家公司处于停牌状态。

  如果上市公司停牌只是“虚晃一枪”,并未推出更多的实质性举措,则这种停牌不仅浪费时间毫无意义,还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例如:今年6月份,A股“闯关”MSCI并如愿通过。在最终的缩小版方案中,有几只赫赫有名的中国“白马股”却因曾长期停牌而无缘标的名单。此外,近日,A股任性停牌遭到MSCI警告。MSCI亚太区研究主管称,如果中国企业停牌时间超过50天,会将其从新兴市场指数剔除,且至少12个月不能再次纳入。

  笔者认为,股票停复牌的本意是为了保证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公开、公平、公正,对上市公司行为进行监管约束,维护投资者利益,但这种“任性停牌”已经打破了市场的平衡,甚至对投资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改进停复牌制度,引入惩罚机制;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要提高觉悟,权衡停牌利弊,不要把停牌当作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也不要因为停牌而失去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今日视点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