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守护者

2017年07月28日 11:19   来源:人民网   郑长忠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样就意味着,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守护者,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强大的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

  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守护者,这一历史责任,在人民军队建立之时就被赋予了,并在90年的奋斗与发展中,不断被实践,不断被强化,铸就成人民军队的军魂的一部分。

  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军队,经过了“三湾改编”与“古田会议”等,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不仅在政治上,也在思想上与组织上得以确立,并经过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伟大的抗日战争,使这一根本原则完全融入了人民军队的灵魂之中。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其使命就在推动人类解放与民族独立,而通过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努力,就成为了人民军队的奋斗目标。因此,1947年10月10日,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就庄严宣告,“本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以中国人民的意志为意志”,“本军作战目的,迭经宣告中外,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支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得以实现。然而,新中国建立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并不平坦,国内外干扰因素诸多。不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扮演着忠诚卫士的角色,帮助党和人民,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排除各种干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扫清障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参观“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时所指出的那样,“9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90年,凝结着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顽强战斗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前,我们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越是接近成功之时,越会有各种干扰出现,在这样条件下,拥有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鼓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和全军广大指战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

  我们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英雄的人民军队一定能够发扬传统,继往开来,有效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是党和人民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守护者的责任!

  (作者系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锻造人民军队的钢筋铁骨    2017年07月27日
  • ·优良传统要传下去    2017年07月20日
  • ·革命化是人民军队的永恒课题    2017年07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