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混乱的中东丝毫没有停下动荡的脚步。沙特等国与卡塔尔的断交风波还尚未结束,巴勒斯坦同以色列的新一轮冲突又再度袭来。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幕距离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中东实际上仅仅过去了短短两个月。
5月20日,特朗普打破美国总统的政治传统首访选择中东,有分析认为此举意在重置美国的中东政策、修复与两大地区盟友沙特、以色列的关系。期间,与沙特达成的天价军火协议、以及拉帮结派对抗伊朗的强硬言辞成为了其整个行程的焦点。对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经评论称,“特朗普的目的是军火订单,而不是促进和平。可以预测,未来特朗普的言行中将会有相互矛盾之处,这对于美国的中东政策不是一件好事情。”从现实情况看,这一剧情似乎正被美国媒体不幸言中。
7月19日,沙特等四国表示将不再坚持此前对卡塔尔提出的13项复交要求,并将13项具体要求修改为6条原则性的笼统要求。这次对复交条件最为显著的调整是删除了关闭半岛电视台、减少与伊朗往来及关闭土耳其军事基地等被卡塔尔视为损害主权的“红线”要求。两天之后,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发表电视讲话,表示愿在尊重主权的前提下,同沙特等断交国家展开谈判。可以看出,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僵持不下已开始互递橄榄枝,断交风波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卡塔尔断交风波即将被翻篇,但这起事件很可能会让特朗普访问沙特的外交成果大打折扣。断交风波之初,特朗普不仅证实他曾参与协助策划阿拉伯国家“围堵”卡塔尔的方案,而且还指责卡塔尔是“高级别的恐怖主义赞助者”。同时,美国一直拒绝深度介入调停,明确表示这是阿拉伯人的“家务事”,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然而,伴随事态持续升级,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也发生显著转变。先是向卡塔尔出售数十架战斗机、接着与卡塔尔举行海上联合演习、随后又派国务卿蒂勒森展开斡旋。
美国在断交风波中释放出的混乱信号无疑同时伤害到了与沙特和卡塔尔的盟友关系,蒂勒森调解危机以失败收场即是对此最好的注解。对沙特来说,挑起断交风波却未能使卡塔尔屈服可谓颜面尽失,也意味着继发动也门战事欲塑造地区领导力的尝试再度受挫。美国的所作所为更加使其确认随着世界经济重心日益转向亚太、页岩油气革命导致中东对美国战略重要性下降,沙美传统的“石油换安全”合作模式发生严重动摇,两国关系已然进入“新常态”。而对卡塔尔来说,正如美国《福布斯》杂志所言,即使军售协议和军舰访问显示两国关系依然强劲,特朗普的矛盾立场,将在未来继续挑战两国关系。
7月2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突然宣布,以方决定拆除安装在耶路撒冷圣殿山的金属安检门。本月14日,两名以色列警察在圣殿山遭枪击身亡,随后以色列在入口处安装金属安检门,引发巴勒斯坦人的抗议和冲突,造成至少10人死亡,逾500人受伤。巴以新一轮冲突愈演愈烈,引发区域国家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
从表面上看,此次巴以冲突的导火索是由双方的长期对抗和圣殿山的政治、宗教敏感性所点燃。但需要指出的是,巴以围绕圣殿山曾爆发过多次冲突,以色列不可能预计不到此举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再加之从以色列最终主动及时收手看,不排除其怀有政治目的借机挑起争端的动机,而这与特朗普政府近期对以色列政策的摇摆立场也不无关系。
特朗普最初展现出了超过历任美国总统的亲以倾向,甚至不惜在“将美国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不再坚持两国方案”等极敏感问题上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不过,随着受到各方利益的牵绊以及对中东复杂事务的熟识,特朗普非但改变主意推迟将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重新回归“两国方案”,而且还罕见地批评了以色列政府的定居点扩建行动。显然,特朗普的政策回调与以色列的期待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此外,7月9日,美俄就叙利亚西南地区达成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但以色列因忧虑伊朗势力在其邻国坐大而表示反对。目前,美俄正就叙利亚问题继续保持磋商,并可能于8月中旬公布第二份停火协议。可见,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迹象越来越明显,以色列担心其核心安全利益会被拿来做交易。总的看来,以色列利用新一轮的有限冲突既宣示了在巴以问题上的主导权、又向特朗普宣泄了对以政策的不满情绪。
不同于奥巴马在中东的“轻脚印战略”,特朗普早在竞选之时就多次表达了对“伊斯兰国”、巴以问题、伊核协议等中东热点问题的参与热情。上任之后,更是通过对也门基地组织的突袭行动、对叙利亚政府军的导弹袭击、对伊朗导弹计划实施制裁等一系列举动展示了其改变美国在中东“廉价存在”的决心。但特朗普如果想在维护美国中东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有所作为,前提则是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稳定的中东政策。(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