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政治宣言承诺铿锵,也充分表明对人民的情怀与担当。
接下来的改革牵动整个社会,连着亿万民心。在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重大要求,已经充分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个环节。
获得感,体现在改革对群众需求的呼应之中。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全体人民通过辛苦劳动增加财富;通过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获益;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增加群众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农民平等参与分享现代化成果;通过深化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提供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方方面面的改革由此破题推进。
获得感,体现在群众对改革的参与之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的反复强调,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鼓励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一系列举措,都指向尊重群众实践,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也使得各项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满足群众诉求。
获得感,体现在改革的成果共享之中。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5年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前景可期。
人民,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人民的获得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变的价值指向,成为检验改革“含金量”的最重要标尺。秉持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追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在改革的道路上共同奋斗,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