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4月17日,这一央行划定的支付机构交存备付金至指定账户的时间节点已经过去满满3个月了,有关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央行上缴的客户备付金规模约为841亿元。
早在今年1月份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与此同时,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加强监管,频开罚单,整合注销牌照,体现出提高行业集中度,保障金融安全之意。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以其便捷、智能、深入生活的优势使整个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在线上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不断推进与政府、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的合作,逐步实现水电气等生活服务费用,甚至交通违章、就医挂号、学生校园相关费用的在线缴纳,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型进一步提升;在线下支付领域,商场、超市、便利店、餐馆等线下实体消费支付场景不断丰富。正如《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所描述,“对于商家而言,通过第三方支付可以降低收单成本、解决现金管理问题、有效防范假钞,对于消费者而言,第三方支付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支付体验,由用户、商户、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银行、银联和支付清算系统构成,手机厂商、软件支持商、硬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为辅助支撑的第三方支付产业图谱已初步形成”。
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的依赖日渐形成,通过第三支付机构完成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付越来越多,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末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8.5万亿元,是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的2倍;同比增长215.4%,增速是2015年的2倍多。也正因此,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和轨迹,尤其是部分资金将会在支付机构系统中沉淀保存,构成潜在的风险隐患。2016年下半年,央行对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进行续展,并明确表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将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
不得不说,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监管是保障金融安全题中应有之意,也是为规范这一行业的长远发展。在第三方支付手段日渐普及,众多市场主体盲目进军支付市场的时候,收紧牌照发放,规范交易行为,强化备付金、风控反洗钱、账户实名制等环节的管理,通过整合并购,优胜劣汰,提升行业集中度,不仅有利于净化空间,也将为企业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