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项立刚:5G才刚露头,先别急着泼冷水

2017年07月19日 07:52   来源:环球时报   

  在3G、4G相继从陌生的概念变成被广为应用的现实后,5G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不过,就在关于5G的讨论刚开始出现时,我们又听到了一些颇为熟悉的质疑声音,比如5G是被炒作起来的概念,不太可能实现,消费者也不需要这个技术,如此等等。

  其实,每次科技面临革命性变革时,这种声音都曾出现。那些人不断警告说某项技术不可能实现,实现了也无法普遍应用,或者说消费者并不需要这个技术。比如当初开始建设移动通信网络时,就有很多人说,我们家里和办公室里都有电话了,还需要随时随地带着一个电话吗?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事实证明,我们不但接受而且事实上已经开始必须随身携带一个移动电话,使用这个电话上网、拍照、付款,处理各种事情。

  比如当初通信业界对于3G的争论就很激烈,某些业界知名专家直言有关3G的研发投入都会打水漂。但时至今日,还会有人那样认为吗?

  事实证明,3G技术研发和网络建设不仅取代通话语音与短信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们的主要收入支撑,还重振了因功能性手机需求饱和而导致的市场萎缩,开启了智能手机行业繁荣的时代。

  更为重要的是,3G包括后来4G的发展,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有价值的服务。除了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获得信息沟通便利,用户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服务和支付平台网上购物、订餐、订酒店等。依靠网络与定位的各种服务也风起云涌发展起来,网络约车、共享单车等无一不是建立在数据通信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基础之上。

  事实证明,3G没打水漂,而是对电信运营商、通信产品制造商以及社会都贡献巨大。对于刚露头的5G,我们也应抱有一种呵护和理性的态度。

  从发展趋势看,5G不仅会带来更快网速,还会具有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等特征,甚至会重构网络安全体系。已经出现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或技术,只有在5G时代才能真正产品化并得到广泛应用。

  数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预测从来都是趋于保守的,实际情况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5G也不例外。毫无道理地给5G泼冷水,对业界和消费者都无太多参考价值。在新技术来临时,等待、观望、犹疑的结果,只能是在竞争中失去机会。因此,对于5G,中国的技术工作者和电信运营商不会观望,而会竭尽全力冲在前面。(作者是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