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用法治思维整治为官不为

2017年07月17日 08:14   来源:人民日报   王 静

  为官不为问题,降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消解政府的公信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为官不为是由主客观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问题。一些人注重从主观上分析为官不为问题,认为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强、作风不端导致懒政、怠政,所以应从思想教育入手解决这一问题。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视角。但从客观因素看,正是一些制度上的缺漏使为官不为有滋生的土壤。比如,群众在办事时,一些部门的办事人员用“不归我管”等托词躲事。这种不作为的根源是部门间职责界限不清,有交叉重叠,让为官不为者有了冠冕堂皇的挡箭牌。又如,权责不对应,有权无责与有责无权并存,这也容易导致为官不为。再如,有些部门的行政职能、行政程序不公开、不透明,这使其工作人员缺少来自群众的监督,容易滋生懒政、怠政。群众利益无小事,事事关乎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能不能及时整治人民群众痛恨的为官不为问题,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利益,更关系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当前,对于行政机关来说,整治为官不为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运用法治思维完善相关制度。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必须严格规范、依法行政。依法行政,首先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能权限,减少同一事项由多个部门参与管理的“九龙治水”局面,从制度上解决“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弊端。在详细规定行政机关法定职能权限的基础上,还应明确具体行政行为的施行条件和程序,切实扎紧制度的笼子。实践中,一些地方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发现行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从实体到程序、从过程到结果的全方位监督流程,有效压缩了为官不为的空间。

  坚持权责一致,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明确权力的相应责任,落实有权必有责并开展有效问责,是整治为官不为问题的重要途径。行政机关执掌着行政审批、行政确认、行政检查、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权力,这些权力都对应着一定的责任。实践证明,政府行政职能的履行,既需要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履职,也离不开对履职不力情况的严格问责,必须将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只有用法律法规来明确权与责的界限,让权力对应的责任更为清晰,并依此进行问责,才能有效防止为官不为。

  坚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行政行为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受到有效监督。对于行政机关来说,能公开的信息必须向群众公开。在处理行政事务过程中,要让群众监督无处不在,督促党员、干部远离懒政、怠政。为此,应将行政机关的职能权限、法律依据、实施主体、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同时,要建立对行政机关懒政、怠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度,畅通举报箱、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监督渠道,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依法及时调查处理为官不为甚至违法行政行为。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