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审屡犯"顽症怎么治? 落实"杜绝整改造假"是关键

2017年07月08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李克强总理要求“坚决杜绝整改造假行为”,可谓对准了审计“屡审屡犯”问题的症结,关键就在于落实到位了。对审计和各项工作发现的问题,不仅要提出整改要求,更要加强整改考核,凡是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屡审屡犯现象的,一定要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整改不出现水分、不出现造假现象。

  “这次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每年‘屡审屡犯’的‘顽症’。所以我们不光要对这些问题坚决整改,更要认真研究,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李克强总理在7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李克强要求,有关部门不仅要下决心坚决纠正各种焦点问题、复杂问题,更要加大整改督查力度,对整改不力和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问责,坚决杜绝整改造假行为。

  一些问题已成为屡审屡犯的“顽症”,这是不争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的审计,都提出了整改要求,被审部门也公开表示,已经整改到位。但是,为什么问题依然存在,待下一次审计时,仍然是这些问题呢?更重要的,在老问题没有解决好的情况下,很多单位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老问题堆在一起,问题反而越审越多了。

  应当说,审计部门的审计力度还是很大的,对问题的整改要求也是很高的。只是,被审部门没有按照要求认真整改,更没有做到整改以后不再重犯。更有一些单位,整改本身就存在造假现象,那么,屡审屡犯也就不可避免了。也正因为如此,李克强总理要求“坚决杜绝整改造假行为”,可谓对准了问题的症结,关键就在于落实到位了。

  事实也是如此,审计的目的就是通过找问题来规范部门的行为,让各项制度、政策、规定、政令等能够落实到位,能够不走调、不变形、不层层截留、不处处打折。如果找出了问题,也提出了整改要求,被审部门却通过整改造假的方式继续我行我素,不做任何整改,那么,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政策、法规等的执行也会严重打折,时间越长、打折越严重,最终可能导致中央的决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企业和群众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获得感。

  近年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很多稳增长、促发展、保稳定、固就业、提收入等方面的政策,可谓是顺应民意,民心所向。但是,在地方执行过程中,一些政策并没有能够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甚至出现了变形走样的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有关方面也进行了认真的督查和评估,进行较大范围的审计检查。从督查和审计的情况来看,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而从整改的效果来看,也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相当一部分地区都没有认真整改,甚至存在整改造假现象。直接后果,就是政策的落实打折扣。

  正是因为整改效果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实效果,关系到政令能否畅通,关系到政府在企业和群众中的形象,所以,杜绝整改造假,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能够整改到位,很多问题就可以不再发生。反之,则只能是屡审屡犯、屡犯屡审,审计的作用与效果也会慢慢减弱,被审单位对审计的敬畏之心越来越差。

  实际上,审计也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也罢,对发现的问题,都必须有认真整改、务实整改的态度,都应当整改到位,而不能整改造假。也只有整改到位,才能避免问题的循环发生、反复出现,这也是对政府工作效率与水平的考验,对政府工作人员责任心和满意度的考验。

  笔者建议,对审计和各项工作发现的问题,不仅要提出整改要求,更要加强整改考核,凡是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屡审屡犯现象的,一定要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整改不出现水分、不出现造假现象。(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不拿审计结果当回事?问责! 

     审计必须跟踪整改强化问责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