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孙明波:让国人爱上本土品牌,先练好三大功夫

2017年07月06日 07: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品质消费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更在乎“贵不贵”转为更多追求“好不好”,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者对消费品位、品牌有了新的要求。

  与逐渐升级的消费趋势相比,目前国内供给端存在脱节的问题,这从国内消费者对外国货青睐有加,到全球“买买买”的现象中可见一斑。究其原因,除了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信任外,还在于国内企业有效供给不足、品牌缺乏创新力、竞争力。要想塑造消费自信,引导消费回流,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打造中国本土高端品牌。

  以啤酒行业为例,近年来我国啤酒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市场渐趋多元化,消费升级特征明显。从消费者需求看,由最初的“拼”酒转变为“品”酒,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消费;从国内市场上啤酒的口味来说,由相对单一口味逐渐向多元化口味转变;此外,啤酒市场也正在由渠道封锁转向终端拉动。因此,打造消费者认可的高端啤酒品牌,是满足消费升级的必经之路。

  打造消费者认可的高端品牌,企业要练好三大功夫。一是必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通过打牢质量基础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市场的认可。高品质是百年青啤生命线。早在1964年,《青岛啤酒操作法》就成为了中国啤酒行业的国家标准,如今青岛啤酒建立了以工艺原则为“宪法”的标准化管理,编制形成了32项《青岛啤酒工艺原则》,488条技术标准,1856个检验项目的精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每一滴青岛啤酒出厂前,都要经历1800道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千锤百炼”。

  打造消费者认可的高端品牌,还要坚持依靠创新驱动,挖掘新消费潜力,引领品质消费,甚至要通过推动供给侧的颠覆式创新,来引领商业模式变革。一百多年的青岛啤酒不仅传承着“好人酿好酒”的工匠精神,还不断研究当代年轻人的需求,在品牌塑造、产品设计、风味开发,包括产品所传递的企业文化等方面,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

  打造消费者认可的高端品牌,更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认可度。作为远销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品牌,青岛啤酒在品牌国际化运营上,一直坚持“出口不是为了卖产品而是创品牌的理念”,运营上坚持高品质、高价格和高可见度的“三高”策略,不断提升品牌的高端化和国际化。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明波)

相关评论:强壮国货,“内外有别”要不得

延伸阅读:董明珠: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我们该做些什么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    2017年07月03日
  • ·让品牌引领供需结构升级    2017年05月12日
  • ·自主品牌与合资车的差距在哪    2017年03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