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探讨套路文章是否抄袭并无多大意义

2017年07月05日 07:45   来源:红网   徐尼基

  日前,一篇刊登在《延安日报》上的作者为中共延安市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的文章,被网友指责抄袭新华社记者的文章。记者经过对比发现,由李志锋所写的这篇名为《欲明人者先自明 欲正人者先正己》的文章,共有1566字,由新华社记者所写《新华时评:严以律己重在自重、自省、自律》,共有949字。算上标点符号,二者之间一模一样的字有874字。(7月4日 央广网)

  抄袭还是借鉴,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说“抄”没问题,说“借”也说得过去。或抄或借,古已有之,名人亦有之。

  《容斋随笔》记载,大名人黄庭坚就抄过白居易的诗。白居易写《寄行简》:“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飨。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而黄庭坚把这首诗分为两首:“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书九不达,何用一开颜。”“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如何春来梦,合眼到乡社。”

  喜剧的是,白居易的诗和杜甫的诗也极其相像。比如杜甫写过:“夜足霑沙雨,春多逆水风。”白居易就把五言改成了七言:“巫山暮足霑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一千多年前尚且如此,今天看来似乎也没啥值得惊讶的吧。可当真如此吗,古今能如此相提并论吗?

  回来看这文章吧,标题就挺滑稽的。欲明人者先自明,抄袭别人的文章如何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抄袭别人的文章也叫正己?看来没有真正读懂学透“严以律己重在自重、自省、自律”一文的良苦用意。没有自律何来自重,也许只有经历过后才能懂得自省,一篇文章背后,不就是把自己抓了个“反面典型”?滑稽的事还真不少。

  也许这都是表象,背后并没有那么多需要上纲上线的地方,现在来批驳,也许什么都不为过,比如涉嫌抄袭,德行就不行,是失德的表现,德才兼备,没有了德,这样的干部还能用吗?又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就喜欢假大空,说套话官方空话,根源还在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怪等等。其实这些批评都没有问题,但是当批评和事情本身不在一个频道,就变得滑稽,还有无病呻吟之感。

  也许你批评你的,当事人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或者他压根就不是你批评的那样,压根就不是你分析的那样。你掰掰抄袭的根源,细数抄袭的危害云云,说得大道理头头是道,不也是空对空吗?

  本身就是没有营养的文章,本身就是大空话,文字的拼拼凑凑、剪剪贴贴,重复多少字,相似度几何又有何意义,署谁的名字,又有何区别,既不是创新,更不是创造,更无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也谈不上文学作品。能像古诗那般千年传承吗?过了今天,谁还记得,没有营养的文章,是抄的如何,是借的又如何,价值几何?

  不过就是一次弄巧成拙而已,花时间去探讨都是徒劳。建立在没有价值的基础上的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讨论。类似的乏味文章还有多少,在倡导改文风的今天,为啥还有人热衷那些八股式的拼接?刊载如此文章,影响力几何,不过浪费点本就不值钱的版面而已。与其费时费力去拼接套路文章,与其为此去设置专职岗位,与其让韶光耗费于此,与其去刊载没有营养价值的文章,还不如干点实事。老实点,少些沽名钓誉,少些虚功,多些实干。毕竟说得漂亮,不如干得漂亮。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领导干部涉嫌抄袭切莫不了了之    2017年07月05日
  • ·明确标准,才能根治作品抄袭    2017年02月17日
  • ·“九成重复不算抄袭”令人错愕    2017年01月26日
  • ·为什么“撞脸”现象频发?    2016年12月22日
  • ·莫让抄袭耗干网络文学泉源    2016年11月25日
  • ·对一起抄袭案的网络围观    2016年11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