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包容性增长如何实现?中国实践为世界提供借鉴

2017年06月28日 13: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经济增长缺乏包容性会引发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包容性增长不会自发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行动起来共同推进,从而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7日在大连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说,推动包容性增长能够实现比较平衡的发展,反之就会导致部分劳动力和资源闲置,市场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社会和区域的分化就会凸显,经济增长也难以持续。实际上,实现包容性增长,就是增强社会公平性和发展普惠性;实现包容性增长,就是实现可持续增长。(6月27日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总理的寥寥数语,指出了包容性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包容性增长。

  没有包容性的增长是不健康的增长、不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增长缺乏包容性,经济活动主体的分化会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加重,经济活动的参与性和共享性必然会下降。这会使得消费萎缩、投资不振、生产性活动减弱等,进而导致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已有财富被部分毁灭,只有毁灭之后的短缺才能刺激经济再度增长。这就是从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近二百年来不断上演的增长故事,除了人物不同,剧情没有实质变化。

  尽管人类在这期间实现了三次工业革命,但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增长模式。这期间凯恩斯主义试图用政府投资代替财富毁灭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但事实证明大量财政赤字所带来的通货膨胀让情况更加糟糕。这充分说明,包容性增长不会自动实现,依靠市场自发力量不可能走上包容性增长轨道,需要人为推动。

  诚然,技术在进步,而且以加速度进步。不过技术进步只是为做大经济总量提供更便捷的方法和工具。不可否认,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相比于前三次工业革命更便于个体的参与和共享。但这无法保证包容性增长会自动实现。人性中的自利、贪婪和多疑会让技术在人类财富分化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包容何从谈起?

  实现包容性增长,不能只靠技术,也不能只靠市场,政府和社会也要行动起来。市场、政府和社会的有效互动,会更好地利用技术,也会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注入包容性。中国在推动包容性增长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各级官员推动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方向性引导和理论指导。政府力推“双创”,点燃了千千万万青年的追梦热情,鼓励他们投身于“双创”事业中,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精准扶贫,让更多的人走出贫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经济活动的参与性大大提高。

  中国正在探索自己的包容性增长之路,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借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势头,中国有信心在推动包容性增长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世界提供包容性增长的“中国方案”。(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包容性增长

     中国之“道”助力全球包容增长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