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脱贫攻坚重在精准,难在可持续。如何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是值得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 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长久脱贫的关键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如果只强调外部帮扶而不注重内生动力,不注意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旦外部帮扶力度减弱,已经脱贫的群众很可能再度返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内生动力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这就告诉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聚焦贫困群众的能力养成和自我发展潜力培养,变“输血”为“造血”,既解决物质贫困,更解决“素质贫困”,在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更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在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后,能不能巩固住脱贫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可以说是我们面临的一场新的“赶考”。而“赶考”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出贫困人口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需要我们早作谋划、系统研究。
□ 多措并举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蕴藏着脱贫致富的巨大能量,但目前尚未完全释放出来,也没有变成脱贫致富的动力,主要受制于包括激发内生动力的制度安排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匮乏的现状亟需改变、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需要提升等几方面因素。决战脱贫攻坚,要着眼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长远、可持续发展,着重围绕激发内生动力,打出“强”“帮”“转”“扶”“合”一套组合拳,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可持续脱贫、可持续致富的长效机制。
“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挖内生动力的源泉。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基层党组织身处脱贫攻坚的最前沿阵地。要着重发挥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作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路人。特别是要依托基层党组织力量,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强基固本,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以产业链条的延伸,帮助更多贫困农户走上增收脱贫的道路。
“帮”——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供内生动力的支撑。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是政府应该承担也必须担负起的责任。要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以贫困村提升工程为重点,大力支持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让贫困群众拥有直接的获得感,激发致富动力,为产业发展、持续脱贫提供必要条件。
“转”——促进转变发展观念,奠定激发内生动力的基础。重点是要培养和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意愿,提振“精气神”。一方面,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另一方面,要着重帮助贫困地区培育现代发展理念、加快融入现代市场体系。国家开发银行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发挥专家、专业优势,通过规划、咨询和培训,帮助贫困地区转变观念、增进发展意识,产生了良好效果。
“扶”——着重智力扶持,找准内生动力的发展路径。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各界扶贫力量要加强融智服务,变“送钱、送物”为“送经验、送技术”。一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获得市场需要的生产能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二是努力在扶贫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尤其要做好市场研究,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重点解决好销路问题。三是帮助贫困地区创新建立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资产收益扶贫等模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助力解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
“合”——整合金融与社会资源,凝聚激发内生动力的力量。金融可以为脱贫攻坚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是扩大财政扶贫资金效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信贷资金,可以有效增加扶贫资金总量和来源,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扩大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更重要的是,金融扶贫可以培育贫困人口的信用意识,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创造条件。因此,应积极发挥金融扶贫的功能和作用,健全广泛参与机制,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结合起来,把全社会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
总之,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只要我们拿出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研究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就能在新时期的“赶考”中,交上一份让历史和人民满意的答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郑之杰)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