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银行房贷收紧从表面上看,是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和银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实质则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去房地产”化的反映。
银行房贷业务持续收紧的状态仍在持续。记者日前在北京地区采访了解到,多个银行首套房房贷利率已经回归至基准利率的水平,甚至有个别银行的首套房利率已经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二套房利率也全面调升至基准利率的1.2倍。与此同时,多数银行房贷额度紧张,放款周期放缓甚至拉长至30天以上。
房贷收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贷利率上升,无论首套房,还是二套房,购房贷款利率都升高了;二是房贷额度紧张,银行主动控制购房贷款总额,购房者贷款的等待时间也随之延长。从表面上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和银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实质则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去房地产”化的反映。
有人担心,房贷紧张,购房成本增加,会导致购房者减少,不利于住房消费,进而影响“稳增长”和“去库存”。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现在,房地产发展的定位很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就意味着,中国在确定经济增长目标时,已经考虑到了房地产投资和相关消费下滑带来的影响。目前的中国经济,过多依赖房地产的发展,这蕴含着金融风险。房地产调控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健康状态,避免其“绑架”中国经济。
购房者减少也不会影响“去库存”的效果。原因很简单,房地产去库存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增加购房者,另一方面是减少新建住房。在购房者减少时,房价预期下滑,房地产投资减少,住房供给量减少。换言之,房地产库存会因为供给减少而减少。
事实上,银行房贷收紧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第一,房贷成本上升,百姓贷款购房需求减弱,有助于家庭“去杠杆”;第二,银行减少住房贷款,可以优化其资产结构,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减少坏账,防止金融风险;第三,银行可以将资金用在其它行业贷款上,尤其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第四,房贷收紧,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减少了对房地产的投资炒作,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其它产业,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总之,房贷收紧的最终目的是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去房地产化”,从而培育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收紧房贷有利于楼市挤泡沫
房贷缘何收紧“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