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进入深水区 亟待建立长效机制

2017年06月10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财政收支压力大,个别地方可能存在乱收费死灰复燃等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固减税降费的改革举措,建立减税降费长效机制。 

  6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在今年已出台4批政策减税降费7180亿元的基础上,从今年71日起,再推出一批新的降费措施,预计每年可再减轻企业负担2830亿元,合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 

  近年来,国务院一直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减税降费,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我国经济实现稳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国际社会来看,各国政府都在推动为企业减负的改革运动,比如美国实施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将大幅削减企业税税率,从35%降至15%。个人税税率将从7档减少至3档,分别是10%25%35%。此外,个税起征点几乎翻了一番。同时,英国、日本等也实施了减税计划,为企业减轻负担。 

  我国作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一员,同样需要根据国际形势对国内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以应对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维护国家利益。 其实,我国从2012年起就开始试点推进营改增改革,在减税降费上,我国走在了国际前列。并且,减税降费的改革也在持续推进。 

  当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特别是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地方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仍然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个别地方可能存在乱收费死灰复燃等问题。对此,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固减税降费的改革举措,建立减税降费长效机制。 

  正因为如此,6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防止乱收费反弹相关举措意义重大。在71日前上网公布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实现全国一张网动态化管理,从源头上防范乱收费,决不让已瘦身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反弹。可以说这是制度化减税降费的重要一步,也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提升收费项目的透明度,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关进群众监督的笼子里

  当然,从长远来看,在推进减税降费的同时,还需要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比如推进税收法定的改革、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税费征管体制改革等,特别是应将部门直接收费转变为相关职能部门收取并纳入国家预算,通过预算来调控收费项目,实现法治化管理。(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推进减税降费把握好财政收支平衡

     【两会时评】减税降费要让企业有“获得感”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