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留住绿水青山关键要转变政绩观

2017年06月07日 07:21   来源:红网   何浩民

  十八大以来,有一件事,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件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他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月5日 新华网)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的发展观,他曾在多地考察中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并叮嘱当地干部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把绿色发展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生态环境保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现实中,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积重难返。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干部政绩观,才能留住“绿水青山”。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表现的重要指标,事关其前途和升迁,以至于一些领导干部过分看重经济发展的“显性政绩”,忽略生态建设这个“隐形政绩”,为尽快体现政绩,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甚至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结果经济是发展了,政绩也凸显了,职位也晋升了,但生态恶化却愈发严重。

  只有牺牲环境才能发展经济吗?事实绝非如此,“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也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习近平同志就曾说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首先必须转变思路,改变落后的政绩观。尤其是作为地方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隐性政绩”虽然不抢眼、周期长、见效慢,但管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只有在这些不显眼的生态保护、环境整治上下大力气、加大投入、花足心思,才能真正实现长远发展,也才能让发展成果惠及子孙后代。

  当然,转变政绩观不可能只靠观念引领和领导干部自觉,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同时,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以GDP论英雄”的干部评价体系,在干部考核中加强既看经济发展又看生态保护,把生态发展、环境保护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既考查“显绩”又考查“潜绩”;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保护制度,落实追责办法,压实地方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负有主体责任的“一把手”进行严肃追责,倒逼领导干部切实肩负起生态保护之责。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