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他们不是傻,是为了心中的绿水青山

2015年12月14日 10:53   来源:新华网   马若虎

  有的人很傻,却傻得可爱可敬。自从选择要做开荒种树的“新愚公”,就注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青海的黄生红选择了,于是18年间,他倾其所有,用近乎固执的坚持,为家乡的大山披上绿装;山西的高文毓选择了,于是他15年来靠着一双胶鞋、一把镢头、一个蓝背包、一顶草帽,绿化荒山万余亩,栽树160多万株,硬是把一座座光秃秃的山梁变得林丰草茂。

  走这条路何其艰辛。黄生红的家乡属于半浅山地区,土壤蓄水能力低,春旱严重,植树成活率很低;高文毓家乡的山上石头多,风沙大,土壤里含水少。当然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其他不利于植树造林的因素,比如黄生红的身体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一个人成功与否,往往不是由困难的大小决定,关键在于其对待困难的态度如何。如果一个人的信念动摇,那么即使再小的困难,都会让其踟蹰不前,最终败下阵来。相反,意志坚定者,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想方设法克服、义无反顾前进。黄生红和高文毓,正是这么做的。

  走这条路也许孤独。黄生红的妻子魏翠英说,开始植树时,全家人反对,老母亲甚至为此好几年不和他说话;高文毓此前在山西某研究所工作,后来他谢绝了原单位的续聘,决定回家乡植树,这恐怕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费解。

  当一个人不被理解,甚至遭遇冷嘲热讽,滋味一定不好受。失败者倍感压力,决定放弃;但成功者默默承受,化压力为动力。就算委屈,也无需过多抱怨,因为抱怨对化解矛盾无益;就算孤独,也要咬牙坚持,因为坚持总能赢得理解与支持。人们从黄生红和高文毓的坚持中懂了。

  他们不是傻,是为了心中的绿水青山。现在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可污染严重了;人们的日子红火了,环境却糟糕了。要让环境质量好起来,不仅要下决心整治污染乱象,还要下力气实施绿化工程,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参与其中。山上有树就能挡住风沙、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这样的道理也许大多数人都懂,但又有谁会像黄生红和高文毓那么傻呢?

  他们不是傻,是为了心中的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