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开始,海淀区开始对居民分拣、投放厨余垃圾给予现金补助,鼓励居民在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今年海淀区将把补助对象由居民转为物业公司,每吨厨余垃圾补助1700元,再由物业用这笔费用来激励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一政策预计今年8月底前实施。(6月5日 《北京青年报》)
提到“垃圾分类”这个名词,大家肯定不陌生。它是现代社会广泛提倡的一种环保做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去践行“垃圾分类”的,却是寥寥无几。尽管各地方政府在各市区、街头、小区都投放了垃圾分类箱,也采取了一些“甜枣”式的鼓励措施激励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此次北京市海淀区率先将奖励垃圾分类的居民转变为补助落实垃圾分类的物业公司,从而形成了一条垃圾分类的“激励链”,充分显示了当地政府落实垃圾分类的决心和智慧。可以说,这颗充满智慧和创新的“甜枣”为垃圾分类的真正落实提供了新的契机。
然而,在笔者看来,推进垃圾分类,光靠分发“甜枣”的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棍棒”的强制同样不可或缺。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落实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并建立相应的规范和管理制度。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各环节、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监督并问责,严格执行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同时,尽快制定一个明确的垃圾分类标准,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垃圾的收集和投放都有章可循,并加大在硬件设施和各环节的管理上的政府投入。从而为垃圾分类提供精细化的分类标准及人性化的分类措施和服务保障。此外,相关部门加大宣传,让市民逐渐由被动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转变,并建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建议把垃圾分类教育列入幼儿园或小学必修课。将垃圾分类从小抓起,再辐射到每个家庭,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落实垃圾分类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在垃圾分类中合理应用“甜枣”和“棍棒”,一步一个脚印地切实将分类之路走下去。也相信在“甜枣”和“棍棒”的共同作用下,垃圾分类将不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