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与“同盟”有何不同?

2017年03月24日 08:06   来源:北京日报   王义桅

  在日前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的午餐演讲中,王毅外长指出,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重要标志和一道亮丽风景。截至去年底,中国已经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我们为什么强调建立各种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同盟关系有何不同?

  一是寻求和平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区域性风险和全球性挑战。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致力于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处理国与国的交往,为国际社会加强对话合作、避免冲突对抗提供了正能量。

  二是坚持平等相待。世界各国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贫有富,但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以各国平等为原则,从根本上摒弃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强权行径,为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是倡导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顺应相互依存的世界大势,契合各国友好相处的普遍愿望,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束缚,致力于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避免了小集团政治带来的各种封闭与排斥。

  四是强调共赢共享。当今世界,赢者通吃、独善其身不但不合时宜,而且适得其反,谋求单方面的绝对安全只会使自己更不安全。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旨在通过合作做大利益的蛋糕,分享成功的果实,实现共同的发展繁荣。

  可以说,伙伴关系是我们倡导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施途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也是中国构建伙伴关系的重要实践,体现在:

  发展的伙伴:古丝路是连接东西方的最重要纽带。如今,“一带一路”通过陆海联通、东西互济,互联互通,打造沿线国家、地区发展伙伴关系,消除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南北失衡状况,实现共同发展。

  合作的伙伴:“在各国相互联接更为紧密的全球化时代,世界真正需要的不是单枪匹马的英雄,而是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在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形势下,“一带一路”倡导大国合作、开放包容,打造合作的伙伴关系,提升了世界的确定性。

  治理的伙伴:“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开放、均衡、包容、普惠的新合作架构,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的中国智慧,解决人类面临的治理碎片化难题。

  和平的伙伴: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促和平,改变沿线地区贫困与冲突的恶性循环,是“一带一路”思想的精髓之一。这根本上有别于美国联盟体系以第三方为假想敌的零和博弈、排他性思维。

  2014年中欧提出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等四大伙伴关系,为中国与大国关系树立了较好的榜样,对广泛意义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也起到很好激励作用。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织全球伙伴关系之网,打新型国际关系之结,铸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魂。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外交学教授)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