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微权力”的贪腐漏洞

2017年03月22日 09:59   来源:东方网   田小典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征收储备处原副处长黄华辉,因受贿8931万元,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这是一宗典型的“小官巨贪”案,随着案情的披露,征地拆迁中的“暗箱操作”也随之浮出水面。(3月21日广州日报)

  又是一起小官巨贪案。一位副处级干部,在担任科级干部期间,因为负责的是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便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工作的领域,通过吃拿卡要、滥用权力,受贿8931元。对于一名科级干部来讲,每月的收入不过几千元,而自己手中“微权力”与“微腐败”没有了临界点,最终铸就了一“小官巨贪”案,令人瞠目结舌。可以看出,堵住“微权力”的贪腐漏洞尤为必要。

  细化梳理“微权力”清单。征地拆迁、低保办理、扶贫对象、扶贫人数和补贴发放等等基层小事,却是重要的民生事项,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些是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载体,如果监管不好,便很可能会诱发“微腐败”。对这些“微权力”,应该进行细化梳理,只有明确了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力清单,明确了他们责任和义务,才能解决监管问题。不让任何一项权力处于监管盲区,以此才能将监督执纪问责提上议事日程。

  公开“微权力”运行流程。梳理黄华辉的敛财之术,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够在科级干部岗位上敛财近亿元,就在于权力运行流程不公开。从“拆迁消息公布前提前囤房”到“保证行贿人获最好补偿”,这都“小九九”都是征地拆迁过程中,某些贪腐干部能够屡屡得手的惯用伎俩。内部掌控信息、提前囤房、与民争利,这些正是权力运行流程不清楚造成的。在征地补偿等关系民生的社会事务中,如果能够让每一项权力运行都能够清楚明白,让每个老百姓都参与监督中,则会大大减少公权私用现象,更不会演变成贪污犯罪行为。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和教育。对于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来讲,管住“微权力”的廉政风险点,就是管住了权力的基层末梢。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开设举报信箱,畅通网上举报监督渠道,降低老百姓的监督成本,才能走好执纪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加大对“微权力”滥用的警示教育力度,教会基层干部算好人生的每一笔账,才能祛除基层干部的侥幸心理。对于基层干部来讲,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更应该心存敬畏,利用手中的权力主动担当作为,才能提升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微权力”关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牵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地生根。对于“微权力”衍生成“微腐败”,党和国家向来持“零容忍”态度。各级党委政府只有认真梳理权力清单,规范运行流程,加强风险防控,才能堵住“微权力”的贪腐漏洞,有效遏制住“微权力”蔓延成“微腐败”的势头,从而真正杜绝“小官巨贪”现象。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