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证券报认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完善金融机构治理是加快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对此,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意义重大。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基,而目前出现的资金“脱实向虚”、中小企业融资难、P2P公司“跑路”等现象折射出金融业供给侧的一些问题:一是融资结构失衡,市场体系单一,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供求不匹配且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较低,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二是传导机制不畅,资金未能有效流入实体经济末梢,而在跨市场、交叉产品的高收益诱惑下,空转于各金融市场,并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产生挤出效应。三是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在严格的牌照管理之下,机构普遍追求“大而全”,忽视或不重视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加剧了资源错配。四是综合监管不通畅。金融业混业发展态势已明,监管套利风险已现,如何完善监管协调机制迫在眉睫。
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深化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改革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在此方面,资本市场大有可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雏形已现,未来有待继续完善的方面主要有:首先,夯实区域股权市场、新三板市场这些“塔基”部分。前者重在规范,防止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后者重在激活,提升流动性和融资功能。其次,搭建各层次市场之间的制度桥梁,疏通塔基、塔身、塔尖之间的流通机制,新三板转板、退市制度等改革有待深化。再次,改善股债失衡局面,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进两个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
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来看,深化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风险。如前所述,融资模式单一使得银行不良资产、影子银行风险累积,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金融市场体系有利于化解风险过于集中的局面。此外,监管体制的完善可有效弥补监管短板,堵住制度漏洞,打击监管套利,规范某些不健康或动机不纯的金融创新活动。在此方面,资管产品的统一监管已提上日程,相关规则正在研究制定。
从提升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深化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金融治理、提升机构综合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整体“大而不强”,特别是证券基金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这既需要监管层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改革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风险防范处置责任,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放管服”政策环境,也需要机构自身端正经营理念,筑牢风控根基,回归主业,勤勉尽责。
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现代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化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必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