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从代表委员乘火车开两会看高铁"化蝶之变"

2017年03月02日 13: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张海生认为,掌握核心科技、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不仅是高铁在国内的发展需求,更是中国高铁能否“走出去”、“走得更远”的发展需求。要想突破,就必须实现创新、实现自主。

  31616分,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乘坐K180次列车抵达北京西站,北京迎来了首批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两会即将开幕,从媒体报道看,除了河南,还有许多京外代表委员选择铁路、乘坐高铁出行参加两会。

  火车不仅是两会期间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历届大会热议的词汇之一,众多建议、提案围绕着铁路发展而展开,推动着国家经济、文化等众多工作的前进。就在前不久,G65次列车驶出北京西站,这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上线运营。

  高速列车,被誉为工业制造业的一颗明珠,涉及机电、合金锻造、供电、制动等多个技术领域,集多项高精尖科技于一身,因此,制造高速列车绝对是一项“高大上”的工业课题。自上个世纪以来,就一直只有日本、德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工业强国掌握其核心技术。39年前,邓小平访问日本时,曾乘坐当时时速200公里的日本新干线,心中无比的激动和羡慕,强烈渴望中国也能拥有自己的高铁。

  为了拥有自己的高铁,我国可以说走过了一段异常艰难的求索之路。因为自身基础的薄弱,在高铁制造上差距太大,不得不先引进别人的核心技术。在他国的高科技面前,铁路人积极探索、敢于创新,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之路,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就建造了世界上数量最多、品类最全、运营速度最快的中国高速列车,开通了超越其他所有高铁国家里程之和的高速铁路,举世皆为之震惊。

  但是,毕竟高铁制造是一项高科技的大集成,虽然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拥有了世界上历程最长、开行列数最多的高铁,但一些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他人,多数技术标准、参数都要遵从外国既有标准,并成为制约中国高铁发展的障碍。掌握核心科技、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不仅是高铁在国内的发展需求,更是中国高铁能否“走出去”、“走得更远”的发展需求。要想突破,就必须实现创新、实现自主。

  其实,自高铁技术进入中国以来,中国高铁就一直没有停止自我创新的步伐和追求,经过艰苦攻关,一项项核心科技被攻克,一项项新的世界记录被打破,越来越多的高铁发展前沿被中国高铁占领。

  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一方面能够适应中国高速铁路复杂多样的运营环境和长距离、长时间的运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各国的不同运营环境提供了系列化的解决方案,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出了技术平台。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仅会行驶在中国,还会走出国门,让更多外国人也能乘坐上中国标准的高铁,让国人和世界见证更多奇迹,感受到“化蝶之变”带来的惊喜。(中国经济网网友张海生)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中国高铁“走出去”靠的是什么?
  

     高铁上的双城生活载得动青春梦想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