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张先生这几天很闹心,孩子上初中,成绩始终不理想,尽管他和媳妇轮流陪孩子补课,但始终也不见提升。日前,张先生被老师叫到学校罚站,原来是他的孩子作业没写完,老师布置了5道题,张先生的儿子只写完了3道。(1月19日东北网)
好在老师开恩,没有按每道题罚站1个小时的规定,只让张先生站了1个小时。
老师爱生心切,家长爱子心切,这一情感和愿望是相通的,可谓惺惺相惜。《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教育好学生,家长教育好孩子,双方虽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二者的关系是互补的、相融的。
正由于学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栽培的对象,也是相互联系的纽带,学生在学习等方面出现了问题,老师或家长感到难以破解和排解时,自然而然地要想到对方沟通,老师通常希望家长如何配合,家长通常希望老师严加教育、多加教育。
然而,张先生被老师找来罚站,就算不上什么沟通了,明显是一种体罚。体罚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一大禁忌,是对人格的污辱。莫说老师无权体罚学生家长,即使是学生,老师也不应该体罚。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人格关系,应该互相尊重;老师与学生虽是长幼关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但是二者之间在人格上同样是平等的。老师对家长罚站,权力超越了边际。
平等,就需要相互尊重。在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关系中,尽管老师处于教育供给者的优势地位,家长和学生处于教育需求者的地位,但老师也不能摆出一副君临天下的架势,滥施淫威。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希望学生聪明好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没有哪一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没有进步,不能一味地把问题和责任推到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而要从多方面找原因。
就学生而言,老师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礼记·学记》)人的十个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这样哪样的问题也很正常,关键需要老师找学生谈心、沟通,加强教育和引导,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另外,要正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性,多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下功夫,为学生补齐短板。
就老师而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老师也要找找自身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有没有做到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有没有因材施教?同一篇课文,同一道题目,有没有更好的教法?布置学生的作业,与所教的内容有多大的关联性、互补性?在作业量上是否适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作业量是否匹配、大体平衡?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改进。
当然,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既要配合,更要主动。不论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老师总不能以罚站的方式“处理”家长,像这样奇葩的事,前几天也发生一起,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辽宁省铁岭市某学校一老师将成绩表发送到家长微信群,同时提醒家长按照约定将孩子不及格的分数按照科目一分一块钱,发红包,群里多少人就发多少份。这又把棍子打在了家长身上,有网友为此质问,如果学生成绩在及格以上,老师是否应反过来向学生家长发红包?这虽是较劲之谈,但应引起老师的深思。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