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障节日安全不能一“限”了事

2016年12月29日 11:2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柯高阳

  岁末年初,节日氛围日益浓厚,城市商圈往往人气“爆棚”,人潮汹涌。如何确保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出现类似上海外滩踩踏惨剧,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是一大挑战。

  今年平安夜、圣诞夜期间,一些城市对城区主要商圈实行交通管制,有的要求商场提前一小时停止营业,有的安排轻轨、地铁过站不停,公交车临时改变线路不进入商圈站点,并且这样的非常规措施在元旦之前的新年夜还将延续。这些做法的确起到了避免人群过度聚集、减轻安全管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但另一方面,这些非常规的交通限行也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引发一些争议。多个公交站、地铁站不再停靠,乘客无法换乘公交地铁,有人因此没能赶上飞机、高铁,有人进商圈购物却只能走路回家,市民的正常出行受到影响。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安全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底线,必须摆在第一位,一刻也不能放松。但对群众来讲,节日生活和出行是否便利同样重要,它事关群众的基本生活感受,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如何统筹兼顾、在安全和便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二者相得益彰而不是互为矛盾,考验着每一个城市的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城市的管理者似乎得了“限令依赖症”,从节日交通限流限入,到开车限行限号……遇到问题就选择一“限”了事,管理简单化,把方便留给自己,把不便留给群众。本该“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就成了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其实,并不是只有“限”才能达到保障节日安全的效果。为了实现交通秩序安全平稳,完全可以选择加开公交地铁班次、缩小行车间距、延长运营时间、加强交通疏导等措施来实现。我们也看到,南京、成都等城市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平安夜延长地铁收班时间,以满足市民过节出行的需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的城市管理应当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确保城市节日安全,也应尽量满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生活,不能简单地一“限”了事。

(责任编辑:范戴芫)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 ·警惕“重发展轻安全”倾向抬头    2016年12月29日
  • ·看见网约车的“安全进化论”    2016年12月05日
  • ·生产离开安全,一切都将归零    2016年12月05日
  • ·学生权益维护不能总靠安全代价    2016年11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