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生产离开安全,一切都将归零

2016年12月05日 07:29   来源:红网   刘凤敏

  12月4日凌晨,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宝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爆炸事故现场获悉,事故发生于3日中午11:30左右,经初步确认为瓦斯爆炸事故。经查明,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181名作业人员,有149人安全升井,有32人不幸遇难。目前,事故涉嫌责任人已被控制,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12月4日新华社)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前不久,江西丰城电厂“11.24” 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组织各地区各部门举一反三,全面彻底排查各类隐患,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切实堵塞安全漏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正当各地迅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之时,又发生赤峰宝马煤矿爆炸事故,这再次为我们重重敲响了警钟: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必须把安全生产的“红线”牢牢系在心上,离开了安全,一切都将归零。

  面对接连发生的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我们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必须进行深刻反思。有关负责人需要扪心自问: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对安全生产工作是否真的重视了?是否真的把安全生产摆上了重要位置?是否“一竿子插到底”地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是否彻底排查了安全生产隐患?是否真的规范了安全生产制度?是否真的压实了安全生产责任?

  确保安全生产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不容丝毫懈怠和侥幸。一旦忽视安全,可能就会付出沉重代价。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然而现实中长期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不实、安全防范措施缺位、安全监管疲软、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等问题,让各类危险从未远离我们。

  一次次安全生产事故之所以接连发生,说到底,就是因为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这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必须加以清除。否则,安全生产大检查只会流于形式,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只会走个过场,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的落实只能是空谈。而一旦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一切说辞都会变得苍白无力。

  不可否认,一些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过于追求最大效益,改善生产经营条件的投入不足,每天都好比在“走钢丝”,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尤其是临近年终岁尾,是全年事故易发期,一些企业老板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为完成全年任务,往往搞突击性、冲刺性生产,致使安全隐患更加凸显,风险因子不断集聚,这类现象,无疑让人十分担心。但是,事故易发不等于必定多发,只要思想重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安全监督到位,我们就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事故。

  没有安全,一切都将归零。我们必须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各类隐患排查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把“督查问责”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始终,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薄弱环节整改,真正形成长效机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学生权益维护不能总靠安全代价    2016年11月21日
  • ·“万物相联”需植入安全基因    2016年11月09日
  • ·多方着力保障支付安全    2016年11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