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城市垃圾“奇幻漂流”的终点在哪里?

2016年12月23日 07:22   来源:红网   磊磊

  巨量的垃圾在长江口“漂流”,借力涨潮,登陆江苏太仓和上海崇明岛的江岸。这是今年年初以来沿岸渔民发现的异常情况,大量垃圾并非来自上游城市,而是归属100多公里外的浙江嘉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异地倾倒垃圾,近年来呈现多发态势。去年5月,上千吨的生活垃圾,从上海走“水路”到江苏无锡某地进行掩埋,导致当地环境污染。今年7月,约四千吨来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欲在苏州太湖西山违规倾倒,幸而被当场发现。然而,一波未平,涟漪又起。近日媒体调查发现,有“浙江船”涉嫌趁着雾天或黑夜往长江倾倒垃圾。我们不禁想问,屡禁不止的“垃圾漂流”何时是个头?

  城市垃圾问题日益突出,以邻为壑、异地倾倒,已经成为某些地方摆脱垃圾困境的一种“突围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上山下乡”,“垃圾围城”逐渐衍变为“垃圾围村”。更加可怕的是,有的违法主体为实现垃圾处理成本的最小化,直接将垃圾抛至“青山绿水”的怀抱。环境是大家的“整体意识”,在他们的利益面前荡然无存。

  异地偷倒垃圾,实际上是将垃圾处置成本与环境污染风险转嫁给他地。曾有媒体报道,“一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费用至少要在7000元以上,而如果是采取异地倾倒,成本仅仅每吨百元甚至几十元。”本地处理与转运他地处理之间的巨大成本差异,往往是驱使那些既得利者甘冒违法风险的心理动机。此外,垃圾处理得当是彰显属地环保政府职能作为的有力表现。如果政府部门有内部化解之道,垃圾外输处理的问题恐怕也就不复存在。接二连三发生的异地偷倒事件,说明有些城市垃圾的自我消化能力还有所欠缺。

  在长江太仓和崇明段,大量的垃圾正在侵蚀着沙滩、芦苇地和堤岸。结合这些垃圾的“漂流旅程”与知情渔民的透露分析,它们的源头直指向浙江省嘉兴市下面的海宁、海盐等县市。“以前捕鱼的时候,一网下去没什么垃圾,现在一网下去,垃圾多得不得了。”当地渔民的这番倾诉,无疑道出了沉重的现实。大量的垃圾中,不但有破衣物、泡沫塑料,甚至还有避孕套和尿不湿。现场的图片,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对于这类严重的环境污染案件,查处不能总是一阵风,必须追查到底。垃圾“下乡”或“入江”,万万不可视为一地一范围的环境污染,就好比于霾害逞凶,谁都不能置身其外。可笑的是,有些城市只顾自己的外表光鲜,却不惜将污浊不堪的“脏水”千里迢迢地泼到别人的地头上。殊不知,“异地不同心”换来的结局终将是“不见了青山和绿水”。

  阻断“垃圾漂流”的奇幻旅程,关键还要从源头上医治病症。诚然,只要城市垃圾无法做到内部消化,对外输出就会成为裹挟利益的无奈之举。各地政府部门应形成“异地不异心”的协同关系,在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之余,还需落实垃圾分类收集责任,重视垃圾循环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处理机制。与此同时,提高异地倾倒垃圾的违法成本,扩大追责范围,让废物的产生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从根本上斩断“垃圾偷倒”的黑色产业链。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偷倒垃圾,源头治理在哪里    2016年12月23日
  • ·“垃圾强制分类”更具有可行性    2016年12月21日
  • ·医废垃圾监管何以失灵    2016年12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