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废品、砖块、旧木材……这些堆积成山的垃圾如今竟出现在碧波万顷的太湖边。今年7月,有约4000吨来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欲在江苏省苏州市太湖西山违规倾倒时被当场抓获,测算显示,事发区域相关垃圾总重量超过两万吨。一时间,这掀起舆论轩然大波。到底是谁在偷偷倾倒垃圾?如此数量的生活垃圾,又是如何逃避有关部门监管,被跨省倾倒的?此类案件频发,凸显了哪些问题?(12月18日 《法制日报》)
上海的生活垃圾跑到江苏跨境倾倒,浙江嘉兴的死猪漂流到上海,山东危化品几经周转倾倒在河北……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过失为之。跨区域垃圾治理已经成为一大难题。在城市化不断演进当中,不仅要解决好一城的“垃圾围城”之困,还要解决好垃圾“逃窜”污染异地这个痼疾。
在很长一段时间。垃圾治理,只限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之内。管理方法滞后,管理视野狭窄。但是,随着交通便捷化的不断提升,跨区域物流正变得日益紧密,效率日益提升,成本则随之下降。但由于垃圾治理制度在跨区域转移方面仍不健全,执行起来又缺乏必要的协调联动,致使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管理漏洞,随意倾倒垃圾,污染环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
垃圾跨区域转移方面,常常选择夜间,由小规模公司或个人牵线搭桥进行转运倾倒,而倾倒地点,也常常选在偏远的农村,或路边等容易倾倒但又不易被发觉的地方。一旦得手,追查就变得异常困难。而对于倾倒个人,会得到一笔可观的处置费用。
垃圾跨区域倾倒,污染的是异地。垃圾产生源头并未受到影响。这也是垃圾跨区域治理动力不足的原因。而对于被倾倒垃圾之地,则无形中增加了一笔垃圾治理费用。这对于被倾倒之地显然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在垃圾跨区域处置方面,是有比较严格的出入处置的许可。多数是由有垃圾跨区域处理资质的公司来运作。但为了降低处理成本,这些公司不惜与个人或小规模公司合作,将垃圾随意进行处置,完全无视跨区域垃圾治理的规定。有的则干脆与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合作,将垃圾向异地进行倾倒。
物流跨区域流动将不断加速,垃圾治理也应同步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从商品到垃圾,从垃圾到垃圾转运、处置,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保留记录,并严格按照要求,对垃圾进行时时监控,形成全链条的权责体系与问责机制,形成早防早治共防共治的全链条,严格按法律管理垃圾跨区域倾倒。
垃圾跨区域倾倒,往往是被倾倒地的群众最先发现。在治理垃圾跨区域倾倒方面,不妨可以充分发挥群众广泛监督的基础性作用,使垃圾倾倒无法逃脱群众雪亮的眼睛。
跨区域倾倒垃圾,归根结底无非就是降成本,谋取不当利益。打击跨区域垃圾治理之痛,既要有严格的监控体系,更要强化问责机制,提升违法倾倒的成本,打消不法企业或个人跨区域倾倒的念头,也让垃圾有一个合法的好去处,不让垃圾污了别人的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