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政府网站发布的一条公示信息引发热议。该公示显示,一名合肥人在六安市裕安区同一个小区购买了44套房子。按照当地的补贴政策,该房主共获得约80万元补贴。记者昨日就此事联系到六安市裕安区房地产管理局,一工作人员称该房主票据手续齐全,并未违规。针对此事相关部门已专门开会研究处理。 (12月21日《江淮晨报》)
购房44套,获得补贴80万元,这种行为违规吗?从报道来看,当地确实有购房补贴的相关政策,而购房者也是手续齐全,那么单从逻辑上看,似乎也找不出太大的漏洞。然而,如此极端的购房个案,却足以暴露出当下不少地方政府对去库存所存在的误区,这是很值得警惕的。
关于购房补贴的合理性暂且不论,但从现有信息来看,购房44套补贴80万元,如此之大的补贴,显然已经把鼓励购房异化成了炒房,这显然与中央去库存的精神背道而驰。要看到,同一个小区购房44套,购房者并非是为了自住,其目的显然是坐等房价抬升后,再转手出售,赚取差价。这不是对空置楼盘的消耗,从本质上看,这种行为无非是一样的空置,只不过是换了个所有人罢了。如果再有人钻当地政策的漏洞,大量获得当地政府购房补贴后低价购房,随着购买力的涌入,当地楼市恐怕不想涨价都难。
对此,当地政府回应称,“当初制定政策时没考虑太细,没有料到有人会买这么多套房子”,看似是粗心,但在去库存的压力下,这样的回应基本上没有多大说服力。要知道,一方面,出台购房补贴鼓励购房,本身就违背了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原则,有违公平;另一方面,不限制购房数量,而是单一凭借购房补贴来去库存,人为给投机者制造出的漏洞,实质上起到了刺激房价、消耗库存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增加了土地财政的收入,谁能说这不是一个“精明”的去库存政策呢?
因此,像新闻中购房44套补贴80万元的行为,不仅不是去库存,反倒会让地方政府看到炒房的实惠,从而进一步增加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那么接下来还会盲目增加太多的库存,毕竟土地财政的逻辑实在是太诱人、太省事儿。但正如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去库存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显然要好好领悟这句话的内涵。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