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就加分背后是师德底线的失守

2016年12月20日 10:11   来源:东方网   维扬书生

  眼看期末考试时间将至,宜宾学院部分选修了申论课的同学陷入纠结之中。主讲申论的老师郭五林前不久在群里发布通知,称凡购买其编写的申论教材的同学,每买一本书期末考试时加平时成绩5分,此举引发部分学生质疑和不满。(12月19日《成都商报》)

  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年轻教授郭五林,据称是研究申论多年的专家,在公务员考试辅导业界很有名气。他在群里向学生推销自己编写的申论教材,虽说有点不妥,但也不算多么出格,可是这位郭老师推销的手段却有点另类,他把买书直接跟期末考试成绩挂钩,每买一本书,期末考试时加平时成绩5分,为防止有学生为了加分而盲目购买,郭老师也定出“限购”规矩:每人限4本,最多可以加20分。

  有评论认为,郭老师的这一做法是一种“权力任性”,是教师利用手中的权力推销自己编写的教材。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是对权力的一种泛化,郭老师就是一名教师,不是手握公权的院长、书记,他无权决定学生的升留级或奖惩,郭老师在群里“鼓励”学生买他的书,但并没有威胁或惩罚那些不买书的学生,用郭老师自己的话说:“你若自我放弃,我也无能为力。”这也就是说,你学生不买我郭老师的书,我就不给你额外加分——平时分该多少分就多少分。用郭老师自己的话说:“老师只是个经不起现实折磨的、很久以前的传说。”从这些话里,我们读不出郭老师身上有一丁点当权者的傲慢,更谈不上什么“权力任性”。与其说他的这一行为是一种“权力任性”,不如说他是在利用师生关系谋取私利。

  买书就加分,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师德底线失守。

  无论道德还是法律,底线都是最低标准,是最起码的规则,是逾越之后就得付出巨大代价的最后屏障。“食品加工车间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腐烂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随地吐痰,播下成亿的肺结核细菌……”这是100年前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著名的《屠场》一书中所描述的情景,这本书推动美国政府下决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100年后这些看起来触目惊心的情景竟然无一例外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是因为在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盛行的今天,几乎所有的职业底线都在全面下滑,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第一任务是“传道”,在当下就是要在课堂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好这个“道”,教师本身就应该是这一道德操守的坚守者,本着一纲多本的精神,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统编教材,也可以选用自己学校教师或自己参编的校本教材,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向学生介绍自己编写的教材,让学生多一些选择的余地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用加分来刺激学生购买,就已经突破师德最基本的底线了。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告诫我们:“挣有数的钱,过有底线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做人做事不能突破底线,一般人如此,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该如此。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认可你郭老师编写的教材,但如果不买,就失去加分的机会,加分额度还随着买书的本数递增,买4本的比起那些1本不买的,平时成绩就多出20分!这是多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与学生学习努力不努力无关,只与学生肯不肯砸钱有关!这个差距与学生喜欢不喜欢这门功课无关,只与学生买不买书有关!过去所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这里成了“有钱能使分数高”,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人为制造的一种教育不公,这样的教师还有什么道德底线?学生成了可供教师谋利的一种资源,买书就享受分数照顾,不买书就不能享受分数照顾,哪里还有什么师道尊严?

  不可否认,高校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编写的教材,绝不是宜宾学院一家,也不止郭老师一个。高校教师为了上职称,整天忙着写论文出专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传统学者越来越少,东拼西凑、复制粘贴,是好多大学教师一本接一本出“专著”的秘诀,这些注水的“专著”早就跟学术没有半点联系。有的教师出“专著”有科研经费支撑,有的则全靠自费,而这些“专著”的销售对象,基本锁定自己所教的学生,如果不借学生之力“去库存”,这些“专著”最后就只能当废纸卖给收购站。郭老师在群里向学生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无疑也有许多无奈。郭老师曾感慨地回应记者:“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真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笔者以为,郭老师打心里其实根本就不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不买你的书就是“虐我千百遍”吗?这样强买强卖,我看是你郭老师在“虐学生千百遍”!学生买书就加分,不买书就不加分,有你这么待自己“初恋”的吗?

  另外,老师在群里公然这么“激励”学生买书,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宜宾学院的教学管理有多混乱!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里的平时分数究竟该怎么算?学院没有统一的计算标准吗?教师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不出问题才怪呢。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