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房子是用来住的”回归常识

2016年12月20日 10:11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是最浅显不过的道理,也是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我们却用了十多年时间、经历了多次反复、付出了巨大代价,才似乎懂得这个道理,才知道这是房子的基本属性。问题的关键是,就是这样浅显而最基本的道理与常识,是否每个人都懂了,都能去做了,仍然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不知道,最浅显的道理需要用最昂贵的代价去理解,这是不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的代价。要知道,按照地方政府能够把大道理讲得天花乱坠、把报告作得滔滔不绝的能力,不应该不懂得这个道理、不了解这个常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原因就在于,在道理与需要、常识与利益之间,多数地方选错了目标、认错了方向、摆错了位置,把需要当成了目的,把个人利益当成了全局利益,从而在工作过程中一切围绕自身、为了眼前利益而展开,大搞“土地财政”,最终推动了房价的过快上涨,让居民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

  想一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古人留下的精典,早就把房子的居住属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把“房子是用来住的”道理讲得晶莹透彻了,怎么可能到了现代人这里就不懂得这个道理呢。说到底,是现代人的双眼已经被钢筋混凝土遮住了,被一幢幢的高楼大厦迷住了,“房子是用来住的”常识,也就被严重扭曲了,导致房子不再叫房子,而叫政绩、叫个人利益、叫权力寻租。

  也正因为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进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把“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个最浅显的道理再讲一遍,并将其作为一种要求,决不是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常识,而是地方政府基本忘记了这个道理、失去了这个常识,是在帮助地方政府纠偏。因为,房子真的没有那么多高贵的名字,也没有那么多的深刻内涵。在老百姓心里,房子就是用来住的。再高再大再漂亮的房子,也改变不了居住这个特征。失去居住属性的房子,纵然能够炒出天价,也没有实际价值。房子只有回归居住属性,房子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反过来,那些把房子当作投资品的人,或许可以从炒房和投资中获得巨额收益,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说,价值等于零,甚至是负价值。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对各级政府来说,切不可只看到房价上涨,,而看不到房子居住属性被严重扭曲这个问题。正是房子的属性被扭曲,才造成了房价的过快上涨,造成了楼市的炒作成风。而这,又源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也就是说,要想解决楼市失序、房价失控、投资失范的问题,必须首先从政府行为入手,把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问题解决好。在房子问题上,地方政府没有必要唱高调,也没有必要把“土地财政”讲得那么动听,更没有理由把控制房价喊得那么响。在经历了连续多次的楼市调控,房价依然上涨不停的情况下,老百姓已经不相信调控的口号,而只相信现实。调控效果好不好,现在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能否回归常识。如果能够回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反之,仍然只能在口号中把房价推得更高。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