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 推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

2016年12月20日 08:23   来源:中国网   

  依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近日,商务部联合10部门发布了《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内贸流通领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突出3大行动和9项重点任务,并给出具体保障措施。

  《规划》强调了经济新常态对内贸流通发展的要求,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贸流通领域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对推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实现流通方式创新、提升供给质量、提高流通效率,提供了重要指导,明确了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看,《规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推动内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以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为主攻方向,体现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现代流通发展的规律。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流通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企业转型升级和流通体系重构。

  技术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内在支撑,一是积极推进现代技术在内贸流通领域应用,包括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鼓励流通企业引入现代管理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并促进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全面系统的商贸流通综合数据平台,提高流通企业服务能力。

  二是促进实体商业数字化改造,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推进实体商业提升现代化和智能化程度,增强立体化展示功能,同时鼓励企业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和分拨调配系统,提高物流信息的匹配程度。

  三是推动供应链创新,促进流通与工业、农业和其他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提升企业协同的网络化和集约化水平,改善智能生产、产品创新和全球营销能力,促进产业融合和市场功能创新,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

  四是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快制定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标准,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强化流通标准实施和应用,开展流通标准化示范项目,鼓励企业进行标准化应用,并加强对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价,建立流通标准实施后评估机制。

  二、以创新商业模式为核心,促进流通功能提升

  《规划》重视传统实体流通业的转型升级,着力做大流通格局、做强流通功能。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在引导生产、实现消费过程中发挥着双向促进作用,同时影响着生产和消费的质量和效率。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由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迈进,亟需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流通功能,提高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具体来看,一是推动实体经营业态创新,鼓励实体商业与旅游、文化和娱乐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延长服务链条,同时鼓励传统零售业态,如购物中心、百货店等向社交体验消费中心转型,在提升智能化、体验化程度的同时,积极拓展便民增值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增强线上流通企业在线交易、精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提升线下企业在商品集散、真实体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功能,鼓励企业利用各类平台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推动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个性化、便利化服务,并发展共享、协同等新的流通模式。

  三是引导流通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增加品牌附加值,促进品牌国际化。同时推动品牌消费品发展,鼓励流通企业设立品牌消费集聚区,如家电、服装、家纺、食品等,提升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

  三、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能力,满足消费需求变化

  充分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规划》的鲜明特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已由温饱型上升为发展型消费,消费结构、消费业态以及消费增长动力都发生变化,对商品质量、品质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应促进以需定产和供需匹配,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具体来看,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创新产品设计,及时调整产品供给档次,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二是推动服务功能创新。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远程检测诊断、售后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增强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提高生活性服务的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

  三是完善消费领域的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进流通网络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资源,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提升流通枢纽和通道功能,完善流通服务网络;优化社区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业态布局,着重构建以中心商圈、商业街区为核心、以社区商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城市流通网络体系。

  四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便民消费,提高消费便利度,同时注重消费环境建设,提升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安全消费,提高消费满意度。加强消费者教育,提升消费者环保意识,支持绿色商品消费,并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需求。

  四、实施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行政流程再造,为市场主体提供法治化营商环境,是《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

  一是管理制度创新,提升行政服务便利化水平。健全内贸流通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整合各部门流通管理职责,创新政府协同管理模式,推出内贸流通行政管理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退出机制,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是提高综合监管执法水平,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提高商务执法能力。同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与信息公开,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市场监管,建成全国联网的打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信息共享系统。

  三是完善流通领域法律体系,积极推动商品流通法立法以及电子商务、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等法律法规出台,健全流通领域特种行业、特殊商品管理方面法律制度,修订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建议采取先行先试,逐步推动全国性法律出台。

  四是创新政策工具,加大财政金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内贸流通发展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流通企业转型,同时创新流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内贸流通发展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且进一步落实好普遍性降费政策,推进消费税改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政策利好助推流通线上线下融合    2016年05月03日
  • ·让流通插上互联网翅膀飞得更快    2016年04月07日
  • ·创新内贸流通发展意义重大    2015年08月20日
  • ·个人信息自由流通:少跑腿高效率    2015年06月11日
  • ·充分发挥流通的先导性作用    2015年06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