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身份证将可异地受理和挂失,这是公安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扩大)会议上的消息。会议强调:“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
不用为身份证跑断腿,这是大好事。近年来,异地办理护照,异地受理婚姻登记,类似的改革福利不断出现,长远看,行政服务的信息化、全国统一化注定是趋势。我相信这背后的工作是系统性的,至少政府部门在明确打破行政壁垒,主动为公众排忧解难。
这虽然是个信息化时代,但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联网,并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问题。信息联网听上去简单,但政府部门之间取得协调,在工作流程、规范上走向统一化,就复杂得多。政府职能协调不了,信息共享就是个空话。总有人抱怨,信息共享存在好多技术障碍,其实是因为政府工作机制上,职能交接、衔接跟不上、基础工程不到位,是最大的“技术障碍”。
居民身份证将可异地受理和挂失,这应该是政府部门职能取得协调、整合能力之后,一个必然的成果。打破了行政壁垒,信息便实现了自由流通,信息所附着的公民身份便自由流走,不必被属地管理的原则牵着鼻子走。身份证信息也能绑定其他的公民信息,更多的“异地办理”已经可以预见,跑腿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传统意义上,政府部门之间是上下级、分工、合作的关系,这套组织方式背后,是一种前信息化时代的技术理性——简单说,政府是一台机械运转的机器。但信息化时代以来,信息几何级数增长,社会瞬息万变,新事物不断涌现,政府服务要及时跟上社会的需要,已经不能按部就班,政府职能要创新,工作方式要有创造性,实现有机统一。
我们已经见证很多新的政府架构方式,跨部门、跨区域、跨级别的机构叠出。这意味着,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被努力超越。打好了这个基础,各管理者对信息流通、共享便有了内在需求,他们自己也不愿意群众多跑腿,因为这对大家都麻烦。一言以蔽之,管理上的麻烦,管理者愿意主动内部消化。
一个证件,看上去要盖很多道章,经过很多部门审核,但政府部门内部可以把这些事儿都做了。当初各地兴建各种政务中心,各部门派出人员,集中时间、统一地点为群众们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如果政府内部协调好职能,把多个环节整合为一道环节,“一个窗口”解决,则善莫大焉。当前国务院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核心举措,便是打破行政壁垒,整合政府职能,做到行政服务能够一个拳头打到底。
统一居民身份证受理、挂失制度,既是政府改革水到渠成的一个成果,也将是继续推进信息化、服务化管理的一个有力抓手,可以有更多的服务信息随着公民身份信息自由流通,普遍共享,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最大限度”。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