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农民工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用

2016年12月20日 07:39   来源:红网   姚村社

  近日赴国内某市访战友,坐公交时发现这样一幕:一位衣服上布满乳胶漆斑点的40来岁的装修工提着份量不轻的工具包上来,投币时动作有点缓慢,司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快点快点!油漆工身上的味道确实不好闻,车厢中间站立的乘客不多,空间还好,反正在油漆工前行的那10多秒里,不少人都快速地有意识地挪着脚,唯恐避之不及。好在这位装修工并不太在意,也许,他对这样的情形已经有点习惯了。

  来自农村的笔者并不想标榜自己在此方面怎样怎样,只是看到这样的情形,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一句最想说的话就是:善待农民工不应停留在口头上。

  哪怕你再不留心,农民工辛苦劳作的身影还是随处可见。建楼房、修马路、搞维修、扫垃圾、刷厕所的以及看大门、带孩子、端盘子、收废品的等等。我们感知着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我们感知着他们的发展,因为在文明的熏陶下他们也在进步。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多年前两则让人感动的有关农民工的消息。一条是在吉林省长春市,被人戏称为破烂王的个体废品回收者用上了名片。34岁的丁宝刚终日穿行于这座城市的大小住宅区,衣着整洁,谈吐得体,见人他就递出一张印制精美的名片:“您家如有废品要卖,请打我的手机。”另一条是,数十年前的东莞,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县,人口不过百万。如今,它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当地官员说:没有民工,东莞的现代化建设不可想像,他们是广东经济建设的脚手架。

  两则消息揭示出的道理很简单:劳动不分贵贱,劳动光荣;作为劳动者,农民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受到尊重。尊重农民工就是尊重我们劳动者自己。劳动,让我们直身为人,脱离野蛮,走向文明,拥有智慧。没有劳动,我们便一无所有。

  可叹的是,对于劳动,目前社会上仍然有一种倾向,那就是鄙视体力劳动。一些城市里的人因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瞧不起他们,不愿意与他们交流、邻座,甚者,肆意剥夺他们的权利。我们不得不目睹这样的遗憾:在城市的某些角落,关于农民工,观望、猜忌、轻视甚至排斥的情绪仍有一定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农民工的自尊心。人们只看到了农民工身上的灰尘和粗糙的双手,却无视他们脸上的疲惫与无助。

  在十分强调公平正义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应该因职业、出身而轻视甚至蔑视农民工,不仅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为城市作出的贡献,更要尊重他们应该享有的人格,尊重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能真正从认知上解决尊重农民工的问题,就有可能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农民工的良好氛围。相关企事业单位也应该有道德,有责任心,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不随意延长农民工工时。制定和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时,也要尽可能地人性化一些,理解、体谅、支持农民工。

  当然,农民工的公益保障等问题,还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进一步努力。应该说,这些年来政府在此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是十分积极有效的,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赞许。现在要做的,除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政策外,关键是要强化执行力度。不仅对一些侵犯农民工权益的企事业单位不能手软,也要与时俱进,拓宽渠道,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更便捷更有效的实施监督、投诉的途径。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