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发展保持着一定“惯性”。与此同时,监管中问责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落实堵在“最后一公里”或在落实中打折扣,也直接影响着对违法排污现象的治理。
12月1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中铝公司旗下一家位于山西吕梁市的铝业公司存在非法排污污染环境问题,其排放物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且产生毒性烟雾,堆放占地大约1000多亩,离村子不到200米,农作物至少减产一半。面对村民交涉,企业表示:“一天交20万的税,你村民能给交多少?!”从2013年至今,村民多次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信访局表示这事归环保局管,环保局要么说“领导不在”,要么表示“服从县长”,最终不了了之。目前,中铝公司回应称将进行细致全面的环保再排查。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动听的歌声与眼前山水被污染的现实形成鲜明反差。群众用水、耕地遭受污染,百姓四处奔走求助,一边是企业以“利税大户”的身份不屑一顾,一边是相关部门“踢皮球”令百姓投诉无门。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利税大户就可以“绑架”一方的生态环境?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7月,该企业实现利润4.87亿元,上缴税费3.51亿元;而吕梁市的GDP增速却在下滑。在秉持“GDP压倒一切”发展理念的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对重污染利税大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似乎并不意外。
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发展保持着一定“惯性”。与此同时,监管中问责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落实堵在“最后一公里”或在落实中打折扣,也直接影响着对违法排污现象的治理。
像涉事企业这样长年违规排污的“钉子户”并非孤例。一些地方,大气、土壤、水源等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的任务艰巨。为此,既需要地方决策者端正发展理念、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改进环评审批制度,破解“重审批、轻监管”怪象,同时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并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及善后等。
眼下,有望尽快改变环保不力现状的办法之一是严肃问责。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指出“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将被先期督察,党政领导有可能被同时追究责任”,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信号,对那些在环保上为官不为的官员和执法者更是一个严肃警示。
当然,拔除违法排污“钉子户”涉及方方面面的困难和考量,比如职工安置、地方经济、周边产业、去产能结构调整等,很多地方不愿、不忍、不敢对这些利税大户“动刀子”。但是,不解决的问题永远是问题,在污染面前,我们除了以断腕决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外,别无选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工业企业能够“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看得见的成效造福百姓,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真正的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