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孝金”的羞赧与激励

2016年12月05日 09:47   来源:南方网   斯涵涵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12月4日《扬子晚报》)

  护理院给看望老人次数“达标”的子女发放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派上用场。(张毕荣 摄)

  “奖孝金”实施前后,效果迥异,不仅人数暴涨,而且频次增加,以至于让一些人生出为钱还是为孝的疑问。

  直观而言,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首批发放“奖孝金就”达3万多元,说明奖金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据报道,这家养老院居住着许多失能失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些子女觉得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生护士,对老人的照顾会更好,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忙不完的事,久而久之子女就成了甩手掌柜,将父母往养老院一“扔”就不管了,鲜少看望,这从“奖孝金”实施前稀稀拉拉的看望频率便可看出这一点。“奖孝金”凸显出对于老年人关爱及孝道文化的的缺失。

  然而,若将此变化完全归为钱的力量恐怕有失偏颇。“奖孝金”奖金并不高,两个月的时间里最高只奖励200元,最少仅50元,有些人恐怕来回一趟花的钱都不止这个数。实际上,子女们收到护理院将实施“奖孝金”制度的通知后,心绪一时难以平静:看望父母本是子女的义务,现在居然需要用奖金来“刺激”, 父母养育的艰辛、愧对父母的内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恐惧都一起涌上心头,化作勤探父母的行动。

  因此,与其说“奖孝金”催动了子女看望父母的脚步,莫若说这种婉转的提醒唤醒了关爱老人的道德自觉。诚然,护理院的服务更为专业,但比起物质赡养,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亲人、家属的笑脸和陪伴无可替代。子女的看望可以让老人感觉到自己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人,减除被抛弃、不中用的颓靡感,心情愉悦,能动性加强,甚至食量都可以增加。从心理学角度说,精神顺畅是延缓衰老、抵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良药,而子女的时常看望是老人精神的最大抚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莫小看了“奖孝金”的的作用,护理院发放给子女家属,子女家属探望父母长辈,在子女和父母、养老院与老人、家属之间搭建起良性互动的桥梁。“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奖孝金”以别具特色的温馨方式,点醒了被忙碌而麻木的爱老之情,弘扬了反哺感恩的孝心,彰显了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为日益严峻的老年化社会提供了积极应对、光大孝德的思路,对子女、家庭、企业和整个社会都不啻于一个良好举措。

  另一方面,孝敬父母不应该仅仅靠一个单位、某个部门的奖励来推动。如何唤醒全社会的道德自省自觉,如何健全关爱老人的长效机制,类似“奖孝金”的羞赧与激励作用,都值得警醒、反思并不断完善。(南方网斯涵涵)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