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发展革命

2016年12月05日 09:27   来源:人民日报   刘晓勇 魏靖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着眼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当前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的顺利转换接续。应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地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库存总量,而应着眼当前、立足长远,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并不断增强增长动力。因此,它不仅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必然选择,而且将带来一场发展革命。

  文明类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升。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把经济发展理解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长期忽视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甚至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使得西方工业文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这一重大问题。西方工业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导致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认真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所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目的就在于提高经济效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增长动力转换,而且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因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能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促进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升。

  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土地、能源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这种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发展方式不但难以持续,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抵消甚至破坏了经济发展成果。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作出调整和改变,否则不仅难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会引发生态危机,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摒弃传统的拼人力、拼资源、拼生态的发展方式,将经济发展的动能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推动经济向以节能、高效、绿色为特征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思路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整体全面发展提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而且需要各发展主体转变发展思路。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更应在生产过程中贯穿绿色、集约的理念,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做好“减法”、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更好发挥自身作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对于社会组织来说,应推动全社会强化绿色消费意识,把生态观念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应树立包括物质财富、生态财富、精神财富、人力资源财富等多个方面的全新财富观,注重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