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主播怎像农民工一样“讨薪难”?(图)

2016年11月25日 13:56   来源:东方网   戴先任

  近日,有媒体报道,西安约500名主播在帮网络直播平台“要播”工作近1个月后,不仅没有拿到承诺的底薪,甚至无法登录账号去提出。主播经纪人讨薪近1个月,至今仍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引起网络热议。(11月24日《北京晨报》)

  网络主播在人们印象中是光鲜靓丽的网红,现在“网红经济”兴起,人们认为网络主播都是赚得盆满钵溢,实际上,随着网络直播竞争越来越激烈,主播们的钱也变得越来越不好挣了。不仅是竞争激烈,像报道中500名主播面临的讨薪难,也并不少见,可见网络主播的正当权益也难以得到有力保障。

  主播们很少签署协议,而他们也各地分散,这都导致他们维权难;而互联网直播平台通过层层经纪人与经纪公司招人“刷人气”,环节多,链条长,监管难;而且现在网络直播风生水起,网络直播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商家都想从中渔利,而监管对网络直播却有所滞后;另外,据了解,在目前关于互联网直播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关于互联网直播平台招募主播等的相关详细规定。监管部门更多地关注直播内容是否健康,对于网络直播中可能产生的经济纠纷,对于主播与粉丝的权益,并没有相关规定予以规制与保护。

  在这种情形下,网络主播不再是镁光灯下光彩熠熠的网红,不是强者,而是像农民工一样讨薪难的弱者。网络直播是新兴事物,对于进行低俗、恶俗表演,不惜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主播,要依法依规予以惩治。但对于这些像农民工一样遭受讨薪难的主播,职能部门也应帮助其维权。更要完善相关制度与规定,比如要能明确直播平台的主体责任,就如其他网络监管,直播平台有责任对经纪公司与经纪人的信用进行严格核实。

  网红经济是一种时尚文化,要让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遏制行业不正之风,也要将网络直播中产生的经济纠纷纳入法治轨道。网络主播也是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权益也应当受到依法保护。不管是网络主播,还是农民工,让每一位劳动者的劳动权益都能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这才应是法治社会应有之义,这样才能利于法治阳光无远弗届。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