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温州苍南县树人中学在家长会上,给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了近800万元奖学金。共有239位同学获得该项奖金共计787万元,其中有5名学生获得10万元奖励,22名学生获得5万元奖励,64名学生获得4万元奖励,75名学生获得3万元奖励,73名学生获得2万元奖励。(11月24日南方网)
高考状元获得巨额奖励已不稀奇,但对于初升高阶段的教育而言,拿出787万元的现金奖励高一新生,实属罕见的大手笔。被称为“土豪”的这所民办中学,据说颇有苦楚——作为民办学校,不具备招生政策的先发优势,虽然办学质量好,但很难招到好生源,只好通过奖学金的方式吸引好生源。
奖励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但如果动用的是大额现金,难免会招来质疑。高一新生对于金钱已有很清晰的概念,但却不具备赚取的本领,也没有匹配的管理概念。他们的成绩能够博取到不菲奖励时,会瞬间产生和成人无异的成就感和兴奋度。这种在年龄段前置的错觉,很容易把学习和利益进行异化地捆绑,当无法获得后续的金钱奖励之时,他们可能就会容易遭遇到学习动力的不可持续。
这种观点,并非是遐想得来,而是有事实支撑:这所民办中学今年招生奖励制度推出之后,闻讯而来的新生比先前多了十倍以上,且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来自边远农村。这远远超出了校方的估计,以至于该校董事长不得不卖掉两套房来筹集奖金。
为钱读书并非是什么刺耳的话。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教育是人生的重大投资,如能在短期内获得资金回笼,也是美事一桩。但问题在于,能拿出如此高额奖金的民办学校,就真的是把钱“撒向人间都是爱”?高额的奖学,本来就是来源于营利性的办学理念之上。况且,巨额奖金不可能年年靠卖房而来,下一届有没有还难说。因此,这次发放巨额奖金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都像是“一锤子买卖”。
国家有“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政策,社会资本办学也是大势所趋。但即便很努力,民办学校的被认可度却并不高。游离在体制之外的它们,为了完成市场化的生产,有时也拿出了市场化的办法,譬如高薪聘请老师、重金打造硬件,这些都是在给自己加分,值得鼓励。但学生显然不适合“重赏之下”的套路。教育本来就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技能养成,但如果都是用金钱来简单粗暴地现身说法的话,势必反过来伤害教育。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