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子地图”见证公共服务大变化

2016年11月22日 08:3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杨朝清
  将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之中,多一些体谅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 

  最近,对于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的橘农们而言,大伙除了丰收的喜悦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开心的消息:以后卖橘子更为方便了。因为北仑城管手绘了多幅“橘子地图”,而橘农只要按照地图上的售卖点来摆摊卖橘,就不用偷偷摸摸的了。而对于游客来说,拿着这些地图,前往买橘子也更容易找到摊位。(11月21日《现代金报》) 

  农产品丰收了,农民有进城摆摊售卖的利益诉求,市民有就近购买优质农产品的需要。然而,如果任由农民自弹自唱,“想摆摊就摆摊,想怎么摆摊就怎么摆摊”不可避免会给城市的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带来损伤。尊重和回应农民与市民的利益诉求,需要城管部门寻求不同利益群体最大的“价值公约数”。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城管和摊贩不断上演“猫鼠游戏”。为了将手中的农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农民不断地腾挪闪转。这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也让农民的销售之路变得无奈和艰辛。一些地方为了规避农民自发的、无序的沿街售卖,将农民限制在少数的市场里销售,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治理成效。 

  “西瓜地图”也好,“橘子地图”也罢,说到底都是城管部门转变公共管理理念、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一种体现。伴随着社会变迁,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逐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过渡,社会治理也逐渐从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柔和、间接的教化模式转变。“橘子地图”不仅切实地做到了便民、利民,也实现了从“以堵代疏”到张弛有度、宽严相济的价值追求的转型,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  

  “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徐勇认为,伴随着社会变迁,当今的农民越来越多地进入或者被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之中,与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和传统农民相比,职业农民需要让农产品拥抱市场,实现产销对路。尽管对农民来说,这样的转型是艰难曲折的,但他们不得不适应、融入市场化、商品化的时代浪潮。 

  与其将橘子销售给中间商,还不如自己进城售卖;尽管这样会辛苦许多,却能够让农民多增加一些收入。进城卖橘子是农民基于生活本身最直接也最强烈的渴望,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橘子地图”不仅对农民进城卖橘子给予了价值认同,还将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治理轨道,实现了农民、市民和城管多方互利共赢。 

  多一些“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在公共规则与农民的利益诉求之间寻找中间地带,“橘子地图”见证了城管部门可喜的角色转变。在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过渡的今天,公共部门需要以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举措来帮助农民更好地融入市场和拥抱市场。看似微小的“橘子地图”,投射着社会变迁的集成影像。 

  在“橘子地图”之前,当地城管部门曾经推出“杨梅地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杨梅地图”“橘子地图”在本质上就是“民生地图”,畅通销售渠道不仅让农民实现了增收,也让城市管理难题得到了破解。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今天,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不仅切实地做到了便民、利民,也成功地进行了印象管理,提升了老百姓对城管的信任和社会认同。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将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之中,多一些体谅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橘子地图”不仅切实地裨益了农民,也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一些光亮和温暖。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